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新范式

    作者:周淑真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2日 07版)

        【国是论衡】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建设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原理,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建党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与其他类型的政党相比,共产党有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政治学说,它也是一个全面的哲学和思想的方法,一个精神上的宇宙起源论,所有各领域内的孤立事实,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本身的位置和存在的理由。它对社会政治和国家结构的解释,不但为社会有识之士所明了,同时也易于被群众所掌握,能在实现政治和社会动员方面产生巨大作用。在这些方面,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世界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进程中建立了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成型。这一新型的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渐形成并确定下来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造。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特征,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首先要辨别其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现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党,选择和发展适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必须准确分析“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分析那一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构成方式,提出那一时代的任务和命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从政党的阶级性去分析政党属性和政党关系,深入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党派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历史特点,以及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团结大多数,分别制定和实行对各党派的相应的政策主张。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大目标下共同奋斗,先后建起合作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形成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重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通过协商民主和政党协商等民主政治方式和制度机制,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气象。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本国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马克思理论精髓,运用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际。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同构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主体,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也代表运动的将来”。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和演进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还是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实行领导的政党。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各政党的地位只有执政和参政的区别,而没有在野党的存在。这样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权力运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态势,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和共产党人“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也代表运动的将来”的理论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指导下、在世界民主政治、政党政治发展的大潮中产生和成长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面对世界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演变,中国产生、创造和发展的新型政党制度,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作者:周淑真,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