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麻建军:

    擅长与机器对话交流的人

    作者:张斌 郭强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03版)

        在轰鸣的生产车间见到48岁的麻建军时,他正在一台机器旁作业,徒弟康周锋则在一侧旁听,并不时提问。师徒二人身旁的小推车上摆放着等待测试的零件。

        “这些零件有的十多斤重,有的三四十斤。”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这些零件是麻建军最熟悉的“朋友”。他话不多,只喜欢与这些零件“交流”。因为零件太重,一举一放间,麻建军的肱二头肌已经不知不觉被练得很发达。

        时间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从技校毕业的麻建军被分配到宝鸡机床厂机械加工车间,从那时开始,他就学着与身旁冰冷的机器交流。

        渐渐地,当别的工人每天加工100个零件时,麻建军却可以加工到120个,而且从他手上出来的活计可以做到零差错和零投诉。

        工友们都不解,为啥他总比我们做得多还做得好?

        “零件加工大多数都是重复性、机械性劳动,不仅体力上很苦,一站就是一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容易让人懈怠。”麻建军说,“我们都是计件计酬,开始我比别人勤快,后来我发现其实有的刀具可以改进,有的生产工艺也可以优化,这样慢慢地效率会提高更快。”

        2006年,宝鸡市举办首届职工劳动技能大赛,麻建军被推荐参加。技艺精湛的他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车工技能组第一名,并成为“宝鸡市车工技术能手”。

        麻建军总结他的获奖经验时说:“实践、琢磨、学习,要持续不间断。”

        事实上,这正是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工作中,他不局限于机械性地生产,而是会琢磨和思考工艺改进;回家后,就拿出专业书籍来看,给自己充电。几年下来,麻建军精心整理了四大本数控机床调试、操作和编程资料,自学了20多本专业书籍,记录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在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中,他几乎每年都有至少2项工艺改进建议被集团公司认定和采纳。

        他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身边的不少工友。在徒弟康周锋的眼里,师傅温和细致,是他的偶像。“只要我有不懂的地方,师傅都会毫无保留地给我讲。他总告诉我,年轻人要肯学善思,把工艺搞通搞精。”

        与麻建军共事20多年的高级技师翟江利说:“他热情实在,善于学习,不仅技术能力强,而且善于处理突发状况,是大家都信得过的人。”

        麻建军也从不让大家失望。重庆一家公司重点合同交货在即,正当公司上下十分焦急时,麻建军主动揽下“硬骨头”,把自己“钉”在试制现场,圆满完成了16台数控机床试车任务。负责给天津一家公司提供售后服务的同事不在,情急之下麻建军凭借经验和其他同事配合,为企业赢得信誉……

        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袁炜说,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正是得益于像麻建军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为此他们也在不断搭建技术人才梯队,畅通职工发展通道,让每个人都能尽展其才。

        记者采访发现,在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像麻建军这样的技术型兼知识型人才正在不断增加,并且趋于年轻化。

        如今,设备更新换代加速,麻建军学习的劲头并没有因年纪增长而懈怠,害怕忘记操作程序,他经常用手机拍下代码,需要时就拿出来看。“要精通每一个新设备,不敢掉队。”他说。

        (新华社西安4月30日电 记者张斌、郭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