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优秀出版物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

    作者:计亚男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3日 08版)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不由得想起两位为出版作出巨大贡献的出版家。

        一位是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他的那段名言,一直激励着中国出版人:“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的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

        1915年1月,《大中华》杂志创刊,陆费逵邀请梁启超担任主编。在对股东会的报告中,陆费逵说,创办《大中华》“期于杂志世界放一异彩,即使直接无盈利,然精神上之利益实无穷也”。

        何等的气魄和胸怀!陆费逵先生这一出版理念,不会因为百年时光而过时。相反,它永远是出版人努力的指针。

        另一位是德国的图书出版商西格弗里德·翁泽尔德(Siegfried Unseld)。二战后,翁泽尔德的老师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塞(Hermann Hesse)找到他,说德国战败了,经济和军事一时难以与美国抗衡,德国的天空一片阴霾,德国人的心死了,你最好去做文化工作,做杂志或者做出版,重新唤起德国人的精神,保持德国的大国地位。

        听从恩师的意见,翁泽尔德1952年到了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rmp Press),随后规划出版了著名的“彩虹系列”丛书,像在天空中画出一道彩虹,划破了沉寂与彷徨,用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文化精品,为德意志民族提供了完整的人类文明知识谱系。在苏尔坎普出版社整整工作了50年后,翁泽尔德于2002年去世,这个消息惊动了德国政界、商界和文化界。

        图书出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陆费逵和翁泽尔德的故事让我们深有感触。

        1978年,我国全国出版的图书只有1.5万种,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是50万种。在出版物数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我们对图书出版的品质有了更多期待。人人都能写书固然好,但未必人人都能写出好书。出书能赚钱固然好,但未必能赚钱的书都是好书。出版,应该保持崇高,应该有更多的书卷气、文化味,不能为了市场疲于奔命,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如今,重新审视塑造出版价值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典籍存,则文化存;典籍亡,则文化亡。一部优秀的出版物,应该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任凭时光流逝,其光芒也永不褪色,或许这才是出版的核心价值。

        (作者:计亚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