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由新华网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游戏盛典在北京举办。在这次盛典活动上,腾讯游戏获得了“2017年十佳社会责任企业奖”。腾讯之所以获奖,除了推出国内互联网行业首个面向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成长守护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外,还有一大原因是其主动对游戏正向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对传统文化进行活化并创新演绎,并率先在功能游戏这一细分领域进行系统性开拓和布局。联想到今年早些时候,腾讯宣布将全面布局功能游戏,游戏种类涵盖传统文化、前沿探索、理工锻炼、科学普及以及亲子互动。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领域依旧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这并不奇怪。从1717年德国普鲁士时期建立了国家义务教育体制学校形态起,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有了数次质的飞越;而教育水平和手段的提升却没有与科技发展有效同步,现行的学校课程形态与300年前相比并没有产生根本上的改变和突破。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思维模式以及兴趣发展却越来越“电子化”“游戏化”和“娱乐化”。
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从这个目标出发,教育游戏完全可以发挥“第九艺术”的优势,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方式和有效途径,通过高频度的交互体验和知识内容的游戏化解构,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以一种更宽广、深入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游戏在教育、娱乐与严肃之间,需要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未来教育游戏设计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围绕“综合能力提升”的教育功能类游戏将大有可为。这类游戏不再单纯地把单一领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作为目的,而是转向更为复杂和智能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提升上。当然,任何教育游戏都要处理好教育目标和游戏趣味之间的关系。研发者既不能为了完成教育任务和目标而过分牺牲游戏趣味,更不应为了游戏趣味而放弃设定的教育目标和知识技能,要知道教育游戏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教育。为此,要做出一款真正好的教育跨界游戏,开发者必须认真探索学校、家庭和个人的不同教育需求,建立更加全面化、智能化的学习能力模型。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让玩家不知不觉提升学习综合能力,完成学习任务。遗憾的是,这类学习能力养成游戏目前在全球范围还没有足够好的成功案例,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适合这类游戏开发需要的教育教学理论亟待创新。
进入2018年,我们很高兴看到像腾讯游戏这样的行业巨头开始在功能游戏,尤其是教育游戏方面进行战略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内游戏行业的跨界觉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就有机会通过一些真正满足学习成长需要的“综合能力提升”游戏,快速培养学习的各项能力水平,并将其有效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现游戏中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实现实践训练和考核反馈的良好互动,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完美模式。
(作者:宋少卫,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