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科学收运 垃圾不见天不落地

    ——安徽来安县组合收运农村垃圾实现环境保洁常态化、专业化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冀文亚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6日 07版)

        安徽来安县乡村美景 王家国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安徽来安县三城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新家园”主题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光明图片

        【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

        走进安徽来安县乡村,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格外引人注目,绿色桶上标着“可腐烂”的字样,灰色桶上标着“不可腐烂”的字样。这两个小小的垃圾桶,正改变着来安县村民乱扔垃圾的陋习。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度是来安县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2012年,来安县开始以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经过几年实践,逐渐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2017年,来安县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现在,一幅“山清水秀、整洁有序、环境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来安县徐徐展开……

    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机制建起来

        “垃圾围村”曾经是来安县农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来安县农村地域广阔,自然村庄多且分布较散,增加了农村垃圾治理的难度。

        面对难题,来安县以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买单、市处理”的“组合收运”处理模式,实现了乡村环境保洁常态化、专业化。该模式被住建部列为农村垃圾治理三大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组合收运’模式将垃圾收运全面推向市场,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购买服务并进行日常督查考核,使城乡环境保洁公司化。过去政府‘花钱养人养事’变为‘花钱购买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乡镇自聘人员保洁投入大、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来安县城市管理局局长胡志斌说,2015年来安县自然村庄环卫保洁已全部进行市场化改革。

        源头分类减量—“桶换桶”保洁—“桶装车载”收集—压缩转运—焚烧处理,来安县这一套科学的垃圾收运模式,实现了垃圾不见天、不落地,真正解决了农村垃圾清理难、收集难、转运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五大难题。

        在施官镇西武村,每天早上6点半,滁州市金迪奥保洁公司的保洁员闻昭余都会开着桶装电瓶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上午收可腐烂垃圾,下午收不可腐烂垃圾。他告诉记者:“除了收集4个自然村每家每户的垃圾,还要对区域的路面、沟渠等进行全方位监控,收完垃圾送到镇里垃圾转运站,一天要装6大桶。”

        年过花甲的董自林是该保洁公司西武片区的主管,他每天的职责是片区村庄巡查,检查保洁员清理垃圾的情况。如果发现保洁员收集分类不到位,就及时督促他们整改。

        “以前,村里卫生状况很差,垃圾随处可见。”西武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志说,“现在,由专业化保洁公司负责清运,彻底改变了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目前,在来安城乡作业的保洁公司有10多家,乡镇垃圾中转站11个、村庄垃圾集中点1299个,垃圾桶17011个、电动保洁车800辆、压缩式垃圾运输车27辆,来安县基本实现了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全覆盖。

    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会烂的扔绿色的桶,不会烂的扔灰色的桶。”三城镇涧里村的李大爷每天都会将垃圾分类后丢进相应的垃圾桶。负责该片环卫的项目经理徐光玲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跟他们说可回收、不可回收,不一定听得懂,但会烂与不会烂,一听就明白。这样的分类标准虽然不准确,但通俗易懂。”

        如何采用多种模式变废为宝,破解垃圾处理难题?来安县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多途径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记者来到三城镇垃圾兑换超市时,兑换员正在为一位大婶带来的废纸箱称重。大婶告诉记者:“这些废品拿到兑换超市换成积分,可以兑换牙膏、洗衣粉等小礼品,物品虽小却激励我们参与垃圾分类。”

        “我们村采用的是微生物高温发酵处理方式。”三城镇冯巷村保洁分类员李养才指着身边的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说,“只要把有机垃圾投进去,两三天就能出料,这样垃圾就变成了有用的肥料。”这些有机肥可供给需要的农户,也可供村里的绿化地用为肥料。

        三城镇镇长朱命令告诉记者,以往农村垃圾转运有压力是因为没有分类减量。分类后,对有机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既减轻了农村垃圾转运量,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对不可回收垃圾,保洁公司统一收集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至滁州市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2965个自然村庄,已全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不仅确保了乡村垃圾全区域回收,而且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网格化管理人人都是监管员

        “发现垃圾,请及时处理。”在半塔镇党委书记王海甲的微信群里,不时弹出类似的短消息,并配以垃圾图片和位置。“移动网络为农村垃圾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县镇村主要负责人都在分工明确的微信群里,出现问题,大家第一时间讨论解决,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农村垃圾治理。”

        为打破农村环境“脏了治,治了脏,脏了再治”的恶性循环怪圈,来安县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取得实效。同时,通过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人人都是监管员的良好局面。

        目前,来安县12个乡镇均成立了环卫所,乡镇分管领导兼任所长,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环卫专干,定期到村里检查垃圾分类投放和保洁公司工作情况。“县政府、乡镇、行政村”和“县城管局、乡镇环卫所、村环卫专干”两条纵向管理体系,形成了监管垃圾治理的有力抓手。

        “我们和保洁公司签订合同时就明确了考核办法,建立了日巡查、周督查、旬调度制度,由镇环卫所每天对保洁公司考核,保洁公司对保洁员考核,形成上下联动的无缝监管模式,根据考核结果对保洁公司进行相应奖惩。”来安县城管局环卫所所长徐斌介绍,“县财政每年安排1300多万垃圾治理奖补资金,80万考核奖励资金,通过周暗访、月督查、季考核、年评比,奖优罚劣,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现在我每天都把垃圾分类做好,争取评上星级农村文明卫生户。这样不仅脸上有光,还能享受信贷政策优惠。”半塔镇罗庄村王大妈说,“垃圾举报有奖机制,也激励我们外出既不乱丢垃圾又留意周边是否有积存垃圾,全村人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广泛化动员环保观念扎根人心

        “农村垃圾分类难点在于如何让分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徐斌介绍,村民常年来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参与积极性不高。如何做好农村环卫宣传,让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来安县三城镇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新家园”为主题,通过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使广大学生从小接受环保教育,培养环保素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进而把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从而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除了采取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文化墙等传统宣传形式外,环卫督导员入户发放倡议书等材料,为村民讲解政策,实现垃圾分类“人人知晓、个个参与”;借助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老党员“五老宣传员”的带动作用,增强宣传效果;制定《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等相关规定,规范村民行为……通过宣传、评比、示范,乱丢乱抛现象减少了,文明习惯在逐渐养成。

        “以前入户给村民讲解垃圾分类常识时,一些村民很不配合,认为给他们增加了生活负担。后来,看到门前屋后干净了,道路水塘整洁了,也逐渐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从事环卫工作已4年的徐光玲,对村民环保意识增强深有感触。现在,“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我们县农村垃圾治理正在由‘治脏’向‘治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群众被动享受’向‘群众参与管理’转变。”来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金同碧说,下一步,来安县将把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本报见习记者 冀文亚)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