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五分钟演讲呈现出浩荡学养之气

    作者:邓海建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7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期,“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现年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古生物学家张弥曼与其他四位女科学家共同获此殊荣。颁奖典礼上,这位82岁的老科学家惊艳全场:在她的5分钟演讲中分别出现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瑞典语等5国语言。全程即兴无稿、诙谐幽默自然,简短发言赢得数次掌声。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大抵就是浩荡的学养之气。套用流行的说法,对学者来说,“颜值”是学历,“气质”则是学养。芳华易逝,浩气永驻,老学者身上散发的人性之光与其说是人生阅历的磨砺淘洗,不如说是学识涵养的千锤百炼。

        有几个细节颇为温暖:在感谢自己早期导师时,张老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读出他们的名字;感言最后,她特意感谢了女儿对自己矢志科研而“从未有任何抱怨”;再如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张老居然连奖杯也忘了拿。谦卑平和的仪态、初心不染的学风,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质地与水准。当然,很多人也记住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她撰写的颁奖词——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优雅是做学问者的“标配”。从沈从文到鲁迅、从钱钟书到杨绛……各自风流,各自优雅。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亦不例外。从钱学森到茅以升、从邓稼先到钱三强……各有锋芒,各有光芒。或许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中国学人的三种气质:一曰沉潜。守得住寒苦、耐得住寂寞,扬名立万也好,默默无闻也罢,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二曰温暖。不把学问做死、不将人品降格,学术成为人生旨趣,研究化为生平乐事,懂情趣,更懂得生活。三曰开放。身在方寸间,心在苍穹下,既会饮马砍柴,亦能逐鹿天涯,拥包容之心,奉多元之行。

        前些日,科学家霍金离世后,全球学界亦在反思学养这个普遍性话题。对中国来说,我们培养怎样的科学家、为人类贡献怎样的大学者,事关中国科研的硬实力,事关中国学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事关全球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文明进程。

        张弥曼不算“学界明星”,所专注的古生物学等领域亦非热门。其实,很少人知道:有一条远古时代的鱼,以她的名字命名;有一本全球古生物论文合集,以她的名义出版。更多人领略到的是,有一种中国学者的标志性优雅以她的风格让世界惊艳。也许,当我们纠结于被更改的调查数据、被撤销的学术论文时,思考中国学者的浩荡之气、优雅之源,是反省与补救,亦是传承与张扬。

        (作者:邓海建,系江苏南通广播电视台制片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