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感知中国 “用真心碰撞真心”

    作者:本报记者 张冠楠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3日 12版)

        自1979年,中日两国政府就互派留学生达成协议后,两国留学生交流不断得到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日本累计赴华留学人数超过24万人,其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日本留学生超过7000名。2016年,在华日本留学生人数为13595人,在205个国家44.3万留学生中位列第九位。

        从2015年开始,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每年年底都会举办日本留华毕业生交流会,受到日本各界好评。在去年的交流会上,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务省、人事院、日本学生支援机构、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等机构、团体的有关负责人、各界留华毕业生代表等约300人出席交流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刘少宾代表程永华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留华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推动中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长期友好作出更大贡献。期待更多日本青年到中国留学,加入到中日友好的行列。

    留学中国故事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2000多年来人文交流对两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支持下,日本侨报社在2017年4月举办首届“难忘的中国留学故事”征文活动。45天里收到93篇文章,其中获奖的文章均被收录至《难忘的中国留学故事》一书中,其中的作者有已经退休的老人,也有尚在中国学习的年轻学子;有经济界人士,也有知名的国会议员。讲述了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分享了在中国留学的体验。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难忘的中国留学故事》序言中表示,因作者的留学年代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留学大学遍及中国多省,由一个个小故事汇集而成的文集相映成趣,构成了23万日本留华毕业生的缩影,既反映出中日两国关系的时代变迁,也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为该书所作的序言表示,“通过阅读作品,充分了解到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各地经历了各种体验,与中国老百姓深入开展真挚交流,这些成为支撑日中关系的重要基石和强劲力量源泉。”

    从个人视角介绍中国

        来自东京女子大学的依田有里佳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作为交换留学生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她告诉记者,在前往中国留学前她很忐忑,虽然很喜欢中国,但是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很深入,担心会不适应留学生活、担心自己的口语不好会跟不上学习课程。但是,当她抵达中国后,这样的想法全都改变了。她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在上海生活,也令她觉得与日本没有太大差别。

        依田介绍说,在留学期间她去了苏州、乌镇等地旅游。第一次乘坐高铁从上海前往苏州时,她就被车厢舒适、运行稳定的“和谐号”动车组所吸引。而每当旅游结束,她回到上海时,也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她觉得中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也正因为中国如此有魅力,她越来越喜欢中国。

        依田还告诉记者,有很多日本学生想到中国留学,但是又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为此,她从留学生涯一开始就在网上用母语撰写博客,从各个方面向日本的读者介绍她眼中的中国以及她的留学生活,让更多喜欢中国、想来中国而又不敢来中国的日本人放下担心。在她的博客里,有介绍回锅肉、小笼包、麻辣烫等中国美食的生活类文章,也有介绍中国物价、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等的经济类文章。她还在无意间得知一个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地方,在品尝了各类中国茶之后,她更深入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她把这段经历也写进了自己的博客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记者在依田的博客中注意到,她的文章不乏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礼仪的。比如,她向即将踏入中国职场的日本学生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该如何落座,如何给客人倒酒,如何与领导、长辈碰杯等。

    做志愿者回报中国

        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的高桥豪,2015年到2016年期间作为交换留学生到北京大学学习。他告诉记者,在他的留学生活中,每天都享受着中国先进的网络服务,感受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魅力。节假日他会去中国各地旅游,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孕育出的文化遗产的魅力。他在中国有很多的收获,很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展示出来,作为他的感恩和回报。

        高桥告诉记者,留学期间,他通过层层选拔,有幸获得了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担任志愿者的机会,他也是交流营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日本的志愿者。当时他倍感兴奋,但兴奋之余也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因为高桥觉得他是以一名中方主办成员的身份来接待各国青少年的,当时还是一名留学生的他有些担心自己能否胜任。

        高桥回忆说,虽然当时他的工作很忙碌,但当他看到各国青少年因接触中国文化而兴奋不已时,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并感到非常自豪。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志愿者期间,他还与交流营的青少年一同前往内蒙古。中国营员与日本营员每天都同乘一辆巴士,行程中他一边做翻译一边做主持,活跃氛围,使整个旅途和谐、欢乐。他为自己成为友好交流的桥梁而感到满足。高桥还告诉记者,在把中国魅力介绍给各国营员的同时,他自己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对中国的多元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这些不是课本上所能学到的,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理解。他发现,中国政府、民间在各个层次都开展着不同规模的国际交流活动,日本也应该为国内的青少年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日本的年轻人可以体验中国的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他今后要努力让更多日本人发现,中国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便捷的现代生活等未知的魅力。

        一位曾经留学中国的日本朋友这样说,只要两国人民用真心碰撞真心,坦诚以待,日中关系肯定会打开新的局面。

        (本报东京4月2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