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四川丹棱:一元钱撬动垃圾分类回收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8日 07版)

        江苏沛县安庄村,垃圾分类收集员在收集各家的可堆肥垃圾,并进行称重和记录,给予积分。新华社发

        垃圾分类示范点——福建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禾山社区联发欣悦园小区住户在展示垃圾分类宣传册。新华社发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一社区,志愿者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新华社发

        如期而至的春天,让巴山蜀水花团锦簇。四川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也不例外,桃花、梨花、油菜花等竞相开放。村民们在村头河边平整出一片空地用作停车场,有400多个车位。

        “周末人多的时候,这些车位肯定不够用。”龙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忠说,这几年,来村里赏花度假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村里环境不断改善,村子越来越整洁漂亮。

        七八年前,龙鹄村河流边、村道旁、竹林里到处都能见到垃圾,一下雨,垃圾就汇集到河里,又臭又难看,村民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近年来,丹棱县在农村推行垃圾两次分类处理,每人每月交1元垃圾清运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更美更干净的龙鹄村逐步迎来了八方游客。

    两次分类,垃圾减量约八成

        每天一大早,龙鹄村村民黄弟全打扫完房间,会将垃圾分好类,果皮菜叶等倒进自家沼气池,其他垃圾倒在离家不远的垃圾池,如果有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他还会单独装好、单独投放。

        垃圾池快装满的时候,龙鹄村垃圾处理承包人、本村村民柴登科就会骑着他的机动三轮车,将这一池垃圾再次分类,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集中运往龙鹄村垃圾收集站,由县里安排的压缩式垃圾车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这样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成为丹棱县农民的习惯。2011年起,丹棱县在龙鹄村试点成功后,在全县农村推行垃圾两次分类处理:首先引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烂水果等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铺路或填埋,可回收垃圾自行回收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垃圾池;垃圾处理承包人进行二次分类回收后,县里统一安排转运处理。

        “分类就能减量,减量就是省钱;就地资源化利用,就能降低成本,也是省钱。”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古维芬说,农村垃圾散而多,只能外运处理,分类减量、就地资源化利用是垃圾处理的最有效出路。

        丹棱盛产各种水果,丰收时节,大量坏果在初次分类时即被剔除,从源头减少了大量垃圾。经测算,农户初分处理减量约50%,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转运到村收集站的垃圾约20%,两次减量约80%。古维芬算了一笔账:若实行县政府全额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1000多万元,而目前的统一规划并对垃圾进行两次分类,全县71个村仅投入300多万元,一次性节省了70%的资金。

    市场运作,一元钱调动村民主动性

        以“方便农民、大小适宜”为原则,丹棱县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在邻近的3~15户不等的地方修建大小不一的定点倾倒池,山区分散的农户则发放编号箩筐、背篼,每个村统一建收集站,县里根据道路分布情况,将全县村收集站按线路进行串联,形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安排压缩式垃圾车循环运行收集垃圾。

        “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可以由政府来建,但管理运行还需要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古维芬说。

        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丹棱县推出了“1元钱模式”,引导村民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自愿确定交纳垃圾收集费。每个村民每月交纳1元钱,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怎么说服村民掏腰包呢?“最重要的还是宣传解释到位,我们专门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向村民们详细解释治理办法。”李忠说,垃圾清运采取承包模式,公开招投标,所有村民都可以参与竞标,资金使用、承包利润都公开透明。村民看到新模式的确能有效处理垃圾,改善生活环境,自然就接受了。

        李忠回忆,第一次召开竞标大会时,龙鹄村全村402户有398户出席。大会决定一年的垃圾治理承包价5万元,只能向下浮动。当时有7个村民投标,村民张治明以3.64万元的最低价中标,成为村里首任垃圾处理承包人。此后,竞标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如果村民对承包人上一年度的工作不满意,该承包人将被取消竞标资格。

        龙鹄村共1500多名村民,每年缴纳卫生费1.8万多元,政府再补1.8万多元,即可保证垃圾清运工作正常进行。李忠认为,缴纳卫生费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增强村民的责任心:“每个村民对村里的环境问题都有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交了1元钱后,他们更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环境治理中来。”

    村民自治,三方监督确保处理效果

        为确保垃圾承包清运模式有效运行,丹棱县引导各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三方监督互动管理机制:村组干部人人都是卫生管理员,既监督村民,又监督承包人;承包人监督村民是否按要求初分类和定点倾倒、村组干部有没有管理村民;村民监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管理承包人,确保垃圾收集到位、分类到位和清运到位。

        “如果垃圾池装满了,柴登科还没前来清运,村民向村委会投诉,我们将扣减柴登科的承包收入,且扣减额度逐次递增;如果柴登科发现垃圾池的垃圾没有分类,可要求村委会查清投放人,重新分类后再清运。”李忠说,龙鹄村三方监督机制运行有效,村里随时随地都是干干净净的。

        不仅如此,丹棱县还建立了“三项管理机制”:一是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纳入县上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二是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加强巡查督查管理,每季度一次流动现场会,每季度按市里要求评选“十佳”和“十差”乡镇;三是设立卫生管理奖补费用,对各乡镇和各村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定额奖补,与考核挂钩。

        古维芬说,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民逐步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乱倒垃圾可耻”的观念,养成了不乱丢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过去,村民乱倒垃圾,垃圾“围河、围路、围房”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村民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将剩余垃圾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记者看到,丹棱农村实行常态保洁后,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县农村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崭新景象。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