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

    未竟的志业

    作者:王传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6日 16版)

        朱先生虽过知天命之年,然其学术研究仍能得风气之先。在他早年精心耕耘的中国现代史学史领域中,逐渐发展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新方向,并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

        朱先生晚年,更以其超乎常人的学术热情和毅力,历经十余年,完成了75万字的《美国中国学发展史:以历史学为中心》书稿。遗憾的是,书稿尚未出版,朱先生就弃世而去。

        乍一看,朱先生似是转移了战场,但事实上,他从未停止探索吕振羽学术思想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步伐。1999年,朱先生出版了第二部吕振羽史学研究专著——《吕振羽学术思想评传》。相较于前著,该书不仅在材料上有新的拓展,而且还吸纳了中外学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新成果,堪称吕振羽史学研究的升华之作。

        鉴于朱先生在吕振羽史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吕振羽全集》编委会委托他主编“史论”卷。朱先生欣然应允,精心搜集材料,将吕先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思考完整地呈献在读者眼前。该书出版后,成为了解与研究吕先生史学思想的一手文献集成。

        朱先生在研究海外中国学的过程中,深信该课题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具有非凡的价值与意义:一是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提供了从域外反观中国史学发展的独特视角,能给予中国学界新的灵感和启发。国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诸多探讨,其中不乏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的批评与挑剔,借鉴和应对海外议论,正好促进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学者的批评,有助于我们对国内研究状况有更清醒的思考。二是通过介绍、研究海外中国学之机缘,加强中外史学的交叉比较研究,有利于国内学者寻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新路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受外界影响甚大,对其考察不能只在国内史学的格局中进行,先前国内学界静态的、平面的研究始终具有局限性,必须放到国际史学的大背景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发展的路径和趋向。这是朱先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思考,惜其未能亲身践行其志业便遽归道山。

        1996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00个博士的少年情》一书,其中收有朱先生的《亲爱的母校,你信么?》,他在文末引用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汉书》中的“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作为自己最喜爱的人生格言,寄语年轻学子。这既是朱先生在困境或逆境中的自励之言,也是他一生治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哲人已逝,风范犹存。承继朱先生的治学精神,沿着他的学术足迹继续前行,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作者:王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