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5日 星期日

    整体联动破解“择校热”“大班额”

    作者:本报记者 杜冰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5日 06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杜冰

        嘉宾: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陶西平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 冯洪荣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毛杰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邬志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汪明

    编者按

        中小学招生入学关乎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一直备受全社会关注,也是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对今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中小学招生与往年有哪些不同,此次强力规范能在多大程度上继续为“择校热”降温?本版特约请专家,针对今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新要求中关于重点群体保障到位、服务片区科学划定、就近入学规则完善、招生管理政策收紧、监督问责机制健全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解读。

    1、强化统筹 凸显整体性、联动性

        主持人:此次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李希贵:梳理最近三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我们发现,2016年规范的是“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2017年面向的是“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2018年则针对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进行整合规划,将高中招生工作纳入其中,凸显出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节奏感、整体性和联动性。

        汪明:由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和高中招生入学工作有一些不同特点,因而相关的管理要求会通过不同的文件来加以推动和落实。而今年将两项工作合二为一,体现了整体谋划。《通知》要求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制订招生入学办法;二是统筹保障不同群体入学;三是统筹做好教育资源配置。

        陶西平:统筹招生入学办法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区域内的适龄儿童少年都有公平的入学机会,另一方面入学后都能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前者依靠招生入学合理办法来保证,后者依靠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来保证。只有两者协调才能使“择校热”真正逐步得到缓解。文件就这两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规定,充分体现了这项改革的整体性。

        首先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地方所属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学校,基础较好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作为地方责任,都强化了入学招生办法的属地管理,这就减少了近年来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入学招生带来的矛盾,以及由于入学招生办法不同引发的家长选择的困惑。

        其次是统筹不同群体。文件就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和优抚对象子女的入学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采取倾斜政策以保证特殊群体的公平入学机会。

        冯洪荣: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教育改革全局,需要站在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高度统筹谋划。《通知》首次在招生入学文件中对扩大优质资源、规范学校管理、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面临问题的精准研判,也明确了要统筹联动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对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钟秉林:义务教育虽然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省级政府统筹制定政策十分重要。重点大城市是择校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解决这些地方的入学机会均等问题,需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

    2、“十项严禁” 涵盖各种不正之风

        主持人: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按照《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后,将对中小学招生方方面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陶西平:当前普通高中入学采取普及性和选拔性相结合,因此,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比较大。《通知》对普通高中的招生管理、命题考务管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对所有普通中小学的招生入学提出了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的要求,这些严禁的现象几乎涵盖了近年来各种不正之风。为了切实加强管理,还全面强化了监督问责,从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到对于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这就从体制机制上堵塞了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钟秉林:针对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通知》指出要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当前,高中跨市区县招生在一些省份很普遍,一些学校甚至使用恶性竞争手段跨市区县招生,扰乱了正常办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垄断了地方优质生源。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严格控制跨地市、县区招生的学校数量;依法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和确定的招生范围加强监管;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严格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等,这些问题抓住了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关键,回应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关切。

        汪明:以高中招生为例,近年来中考招生行为不规范、加分项目不合理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擅自提前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等行为扰乱招生秩序;中考加分项目过多,设置不合理,操作不规范。这些看似发生在部分地区、出现在局部环节的问题,对深化中考改革带来一定挑战。也正因如此,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毛杰:河南搭建全省统一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服务平台,实现中招信息采集、志愿填报、招生录取、学籍注册全部通过网上办理。未参加中招考试和未在网上填报志愿的学生,一律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未经统一网上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严格控制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除省教育厅批准的可面向全省范围招生的提前批类型班外,公办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辖市招生,不得录取未填报志愿的学生。

        邬志辉:许多招生入学工作乱象均在“十项严禁”之列,但是有些改革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比如分班教学、学制贯通一体化培养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厘清违规范与合规律之间的边界,找到准确的认定标准,这是未来一项重要的课题。

    3、消除大班额 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主持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全社会的期待,《通知》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上有哪些突破,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汪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解决超大规模学校和超大班额问题,是我国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是一个重要手段,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招生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为此,《通知》提出,各地要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邬志辉: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的根本原则是公平入学和就近入学。各地如何从当地实际出发,确保入学公平与就近,划定服务片区是关键。

        当前招生入学工作之所以成为热点难点,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协调不均衡,因此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是解决“择校热”问题和学龄人口“盲目流动”问题的根本。

        陶西平:这次文件规定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从而将解决种种乱象的办法制度化,推进了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保障了入学机会均等,切实保证法律的落实。

        一方面科学划定就近入学的服务范围。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从当地实际出发,依照公平的原则,划定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服务范围。并对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的划片原则分别做出规定,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完善公平的就近入学规则。对小学和初中入学方式分别做出规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登记入学,对口直升,随机派位等不同方式,努力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对于新入学的义务教育学生,也要求按照随机派位方式均衡编班。同时对实行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也分别提出了要求。

        钟秉林:就近入学需要有合理的学校布局,而学校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城乡人口流动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加快学校建设,保障足够学位供给是落实就近入学的基础条件。现在有些地方学校“大班额”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学校配建不足所造成的;另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短缺也是造成部分学校“大班额”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规划配建学校,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实现就近入学和保持合理班额的基础性工作。

    4、改革中考 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招录办法

        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考试会起到一定的指挥棒作用,那么应当如何把握中考命题导向,以更好推进素质教育,改进不合理的招录方式?

        汪明:对中考命题的科学把握,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初中学校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邬志辉:中考命题是个指挥棒,影响着初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考务管理本质上是考风管风学风教风建设问题。在命题原则上,《通知》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中考考试内容范围,研制招生考试试题,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在考务管理上,《通知》要求完善考务管理规章制度和保密措施,确保试题试卷安全、阅卷评分客观公正;细化考务人员职责,加强对考务人员的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考场巡视巡查,严肃考风考纪,维护正常的考场秩序;及时处置和报告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毛杰:近年来,河南省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全科纳入,全科开考,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学业水平考试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河南省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统一采用“4+6+1”(语数外体+政史地理化生+理化生实验操作)的模式,其中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中二年级,随当年中招考试一并进行。先期确定许昌市、濮阳市为考录模式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重要导向 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主持人:《通知》提出,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冯洪荣:《通知》首次提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高等学校附属中小学等招生入学要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入学工作统一管理,这对维护招生入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必须要有严明的工作纪律作为保障。

        毛杰:本着支持和规范相结合的原则,河南省从2016年开始,在学校自主申请、省辖市审核的基础上,按照不超过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年度招生计划20%的比例安排跨省辖市招生计划,统一设置在全省提前录取批次。2017年共批准跨省辖市招生民办学校85所,安排招生计划6789名。

        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破解了民办高中跨省辖市招生困境,激发了学校办学积极性;另一方面遏制了民办高中招生乱象,维护了全省普通高中正常招生秩序。截至2017年底,全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到263所,在校生36.78万人,占比分别为32.35%、17.9%。

        钟秉林: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是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通知》中这些举措对于优化教育生态、规范和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链接

    中考各省统一命题趋势加强

        截至2017年,全国有包含直辖市在内的18个地区推行中考统一命题。其中,福建2017年中考首次实施全省统一命题,广东、吉林有部分地市使用全省统一命题。随着各地高考改革的推进,做好中考与高考的衔接,中考各省统一命题成为趋势。近年来,大部分省市陆续使用统一命题,整体呈现从分散到统一的趋势,更利于体现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对于采用省统一命题试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初中生表示不担心,12%的初中生表示对此担心,8%的初中生表示无所谓。对家长来说,72%的家长认为全省统一命题将更加公平,更能测试出孩子的水平,21%的家长认为此举会提升考试难度,7%的家长表示说不清。

    北京初中生选课情况调查

        北京2016年新中考方案公布后,北京地区初中学生现阶段选课情况如何?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除了必考的数学、语文、英语、体育外,考生选择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占全部调查样本的24%;在所有科目组合中选择物理的达到85%,也就是说在“5选3”的规则中,85%的学生都选择了物理这门课程。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初中学生选课的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考改革政策的影响,因为初中阶段选择物理可以为今后高考选择物理做好准备,即选物理可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更多的专业供选择。

        (据中国教育在线《2017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