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湖南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代表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刘莲玉代表向记者坦言,当前我国普遍存在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技能人才的供给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大国工匠人才,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刘莲玉代表认为,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
一是着力构建产业工人、工匠人才的成长体系。刘莲玉代表建议,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扭转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局面,探索开展高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工业文化普及、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结合试点。与此同时,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终身培养体系,拓宽和丰富工匠培养的机制和渠道。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利用税费减免等扶持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加大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投入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工匠人才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年轻人宁当低薪‘小白领’,也不当高薪‘大蓝领’。”刘莲玉代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畅通产业工人、工匠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只有让技术工人更加体面和有尊严,让技工行业更有职业吸引力和社会竞争力,才会有更多的劳动者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刘莲玉代表表示,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必须解决好产业工人的职业前景问题。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首席工匠”“技术带头人”等根据技能人才特点量身打造的晋升职位,让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之路更加明朗清晰,并且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舞台,让“大国工匠”在成就事业中增强职业自豪感,从而吸引更多人才。
二是要提高产业工人、工匠人才的经济待遇。“提升产业工人群体的经济收入,是提振目前在岗工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手段。”刘莲玉代表说,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党政部门规划的导向作用,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增强产业工人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特别是要让高技能产业工人能够获得与技能相匹配的社会认同和工资报酬。同时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技能人才能够通过自身所长,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一样享有较高地位、丰厚待遇,让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后是要厚植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中国制造要变得‘讲究’,需要劳动者钻研技艺、精研技术,需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她说,近年来工匠精神得到了大力宣扬,但弘扬工匠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贴标签”“喊口号”上,要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刘莲玉代表建议,通过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大力评选表彰杰出技能人才,弘扬劳动价值,使技能人才享有应有的社会尊重,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通过加强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她还建议,从“大国工匠”的推荐、评审、认定、激励等各个环节宣传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徐畅 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