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4日 星期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4日 12版)

        【我奋斗我幸福】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2月15日,除夕,我更新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推出文章《除夕之夜谈梦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讲讲好传统,赞赞新时代!”“果不其然,就算除夕,川哥也依旧陪伴在我们身边。”“老师的公众号就像我的树洞,每次向你倾诉,都会得到回复!感谢你的陪伴!”……

        看着潮水般涌出的回复,幸福感也如潮水般溢满我的心头。

        这种幸福,源自多年的奋斗。

        2005年硕士毕业后,我在新东方做过3年讲师。2008年,面对几十万元的年薪,以及唾手可得的上海户口,我却选择了从新东方辞职,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

        在新东方,我已把自己的讲义打磨得非常精致,每年只要稍做调整就可以应付下去。工作日益轻松,薪水看涨,但我却找不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为青年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陪伴他们成长,一直是我心底的梦想。当时正值南航面向社会招考大学辅导员,我抓住了这个走近梦想的机会。

        高校教师、党务工作者,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清闲的工作,但这10年来,我却像上满发条一般,讲课、出书、更新公众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在我看来,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既然要跟青年做朋友,那就要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总结自己有什么,思考如何去给予对方。

        我的党课,往往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将枯燥的党课讲得入耳入心、场场爆满,我有自己的秘诀——永远以10∶1的比例来备课。也就是说,1个小时的课堂内容需要10个小时的课前准备。

        作为80后,我深知年轻人对网络的依赖,那我就把党课搬上互联网。2008年以来,从博客到人人网,从微博到微信,我和学生们一直在一起。2015年1月1日,我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并向所有同学承诺:48小时之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是为了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引领学生。引领学生,绝不是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0年来,为了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我一直在努力,让学生接受思想引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

        “川哥,怎么能让自己的格局变大?”“要有思想,有远见,方法就是多读书,多实践。”

        “老师,你说怎么排解没有对象的空虚呢?”“跑步、书法、读书、社团、演讲……小伙子,人生不是只有搞对象啊。如果你把我说的事儿都尝试一遍,我想,对象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你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是,如果我是银子怎么办?”“咦,有个词语叫啥来着?对,银光闪闪!”

        ………

        这是我和学生们在“南航徐川”后台日常问答的一部分。学生们有啥不解和困惑,都爱来这里寻找答案。不知不觉中,我回复的留言超过20万条,“南航徐川”的粉丝人数也突破了20万。在这个跨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课堂上,我影响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用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们对话,为他们解惑,陪他们成长,这正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的意义所在。

        2016年,我的网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爆红网络,相继被人民日报、团中央等权威官微转发。2016年5月25日,光明日报以“从‘心’入党”为题,对我进行了采访报道。2017年9月20日,我的新书《顶天立地谈信仰》正式发行,上市48小时全网脱销。如今,我的工作方法被命名为“徐川思政工作法”,“两学一做”示范课也在教育部思政司的支持下辐射140余所高校。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0年来,我从辅导员、学生处处长助理、校团委副书记,成长为学院党总支书记,收获了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还在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都是我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感情和故事,都是我对学生思政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未来的路,我还要继续与年轻人一起走,携手度过奋斗者的幸福人生。

        (本报记者 罗旭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