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30多年前,这里曾经“婆媳一条裤”;十几年前,这里曾经赌博成风。而如今,从如织的游人、干净的村貌那里,从村书记杜家住的产业谋划里,从创业大学生杜赢经营白茶的店面里,从乡贤黄步和的种植合作社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为美好前景而努力的“明白人”。
过去几年,我因采访机会曾经走过四川、贵州、甘肃、河南、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农村。尽管东中西部的农村发展程度悬殊、南北风格差异也不小,但从时间维度看,近几年来的突出感受是:乡村很明显地又活了过来。
在贵州,“四好农村路”快速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在浙江,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迅速改善了乡村风貌。在我的河南老家,几年间,老旧的村路翻新了,自来水通了,污水处理了,街头也摆上了垃圾回收桶,幼儿园、卫生室、体育娱乐设施也相继落地。基础设施完善带来了农村产业的丰富,农民收入来源越发多元。
早些年,我们看到的是农村人才、资源被城市吸走。而现在,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推动他们回乡寻觅乡愁,这同时也为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回乡村创业,旅游、生态农业、商业服务业不再是“画饼充饥”,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受众和效益,为乡民带来了获得感。
(本报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