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马上要抱孙子咯!”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沙坪镇峨星村村民哈罗金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和大家分享。
去年,哈罗金史的大儿子与邻村的姑娘结了婚,结婚的聘金礼金加上办酒席总共花了6万元。现在,小两口搬进了150平方米的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谁能想到曾经高额的结婚聘金、礼金也让哈罗金史一家犯愁,担心因为儿子结婚而背下高额的债务。
峨星村村支书鲁惹维布向记者介绍:“在以前,按照当地彝族群众的旧俗,结婚花费几十万元是常事。村民们最头疼的便是红白喜事,一家要是有两三个小伙子,光是结婚彩礼钱就让村民们不堪其苦了,有的家庭结婚后的日子里都在还债。因婚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打破这种旧俗,峨边县采取“政府引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通过“德古会盟”倡议,约定聘金、礼金最高不超过7万元,并严格执行,“双高”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实施“双高”治理以来,共有777对彝族男女结婚,聘金、礼金均控制在“红线”以内,较治理前下降52%。
德古是指彝区家族中最有威望的人,他们依法参与民事调解,主持家庭事务,教化社会风尚。德古工作法将法治精神融入传统习惯,既尊崇传统,也敦风化俗,有效地推动了大小凉山彝族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旧习惯的改变,在彝区社会治理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鲁惹维布感慨道:“‘双高’治理以来,村民们结婚负债的少了很多,一身轻松,大家不再比谁家的聘金、礼金高,而是比谁家的农业产业做得好,脱贫奔小康的劲头自然更足了。”
同时,峨边县还采用“亲情”联“干群”模式,推进“亲情工作法”,找到了基层工作与群众满意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在群众红白喜事时,乡、村两级党组织派人“赶人情”,促成干群关系友好、轻松、互信。干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民意、问民计、解民忧,面对面与群众接触,实打实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的是感情,缩短的是距离,改变的是作风,收获的是民心。
四川省自从2016年启动首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以来,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遏制农村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取得了明显成效。
德阳市罗江县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移风易俗文明公约、婚丧嫁娶操办标准,提出了四提倡、四反对村民新风倡议8条,走出人情消费,走向乡风文明。
自贡市富顺县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并通过入户上墙、定期宣传等措施,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此外,四川省还依托“四好村”创建形成鲜明导向,依托文化院坝弘扬文明新风,依托新乡贤形成德行典范,依托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涵养文明好风气,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见习记者 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