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一场由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方琼教授担纲演唱的《长相知》古诗词歌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开演。与以往不同,这次初入大堂便让人眼前一亮,着中式服饰的俊男靓女穿梭其间,引导宾客,浓浓中国文化韵味给冬日的北京增添了别样灵气。此景恍若回到前一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同样中式服饰男女引导来宾,这里场地开阔,主办者特意安排了各色中国文化展演,挥毫泼墨,筝乐悠扬,茶道飘香,一场文化饕餮。节目单亦分外别致,绢素、写意,中国美术审美内涵跃然眼前。虽是二度聆听,仍要为这场音乐会击节叫好。
方琼以善歌出名,业内每谈及她都会赞“会唱歌”,这该是同行间最大认可与褒奖。会唱歌是天赋与勤奋综合体现,要有细腻优雅、清亮动听的声音,准确的情绪控制,对音乐和文化内涵的完美把握,可谓发之有声,听之有韵,品之有味,思之有情。音乐会既有名家捧场,亦有歌坛新秀、学生观摩学习,更有专程赶来的音乐爱好者。每曲终了掌声如潮,看着难掩激情的观众,我想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动容,不乏因美妙歌声,而更深层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眷恋、守候与执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时热议不绝。我也在思考《意见》中提出的“文化复兴”。复兴什么?怎么复兴?厘清这些方能引导文化发展,更好培育文化市场。这一文化战略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国际背景,也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政治与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地位却未能匹配,软实力羸弱是当代中国短板之一。因此,构建中国特色文化体系,提升中国文化品格将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助力。
文化复兴不易。“复”乃恢复、还原,“兴”则兴旺,盛行。复兴关键不只是恢复,还有文化与社会匹配性难题,文化有强烈社会属性,是社会样态与审美的深层体现,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形式与内涵的文化。如何让曾经的文化样式在当代重放光彩绝非易事,故复兴不是简单还原过去,而是要与当代文化艺术形式相结合。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继承是为了发展,继承与发展创新同步向前,方可开创文化新格局。只有以我为本,打造出既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又兼顾当代社会特点与大众文化需求、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在中西对话中获得平等的话语权。
人类创造出了许多绚丽多彩的经典文化,它们不仅是该文化发生时代的代表,更可超越时代、跨越民族,中国古诗词正是代表之一。古诗词歌曲创作早已有之,之前多为西方艺术歌曲形式,有中国文化内涵却少有中国音韵,似《长相知》音乐会这般全方位打造传统文化氛围者少之又少。音乐会上半场以传统作品为主,有古曲打谱、古代民歌,紧扣文化传承;下半场以新创作的作品为主,暗含继承中创新。
音乐会歌词文化格调是传统文化内涵承接,艺术表达有多层面多角度创新。创新音乐语汇与表现形式,点题之作“长相知”以弹词音乐为素材,浓郁民族韵味和鲜明地方特色是文学与音乐双重继承,曲出新意;创新伴奏形式,有借用古琴弹唱的“琴歌”,有典雅悠长的琵琶与箫相和;创新表现符号与技法,如借鉴传统民乐合奏思维,歌者成了多声部音乐中的一个声部等。在这台音乐会里,创新为传统文化多样化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音乐会用中国音调、现代民族唱法结合传统文化内涵的形式,既体现创新思维,更呈现了方琼的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怎么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兼备时代特色,方琼用本场音乐会做出了回答,值得我们深思。
时代期盼佳品,市场呼唤精品,希望这样的时代力作能为更多听众所喜爱,相信未来某日我们回望今朝,这场音乐会依然是时代文化标杆。
(作者:白晓炜,系音乐文化学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