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走在了前列。1月18日至19日,记者走访了湖北省几大剧院和相关学校,深入了解湖北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起点阅读·朝读经典”活动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传统文化正在这片沃土上散发出新的光辉。
“这些孩子不得了”
“我喜欢唱青衣”“我喜欢唱花旦”“我喜欢唱武生”“我喜欢唱花脸”……记者走进武汉市长春街小学一年级的京剧课堂,几个小朋友围上来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室里显示屏上随机更换着一组图片,“花脸”“小生”“青衣”“花旦”,小朋友们总能第一时间异口同声地喊出角色的类别。
“青衣多是贵族小姐,花旦一般是小姑娘、小丫头,青衣笑不露齿,花旦笑会露齿。”问到角色的区别,他们说得头头是道,演起绣娘的引线穿针也是精彩传神、有模有样。这些还只是一年级小朋友的表现,而在这所小学里京剧课已成为每个年级的必修课。
近年来,湖北省以推进“戏曲进校园”为有效抓手,剧院与学校结成联盟,讲与演相结合,名师名角儿进课堂,戏曲知识进教材,各方联动,着力加强戏曲剧目生产、人才培养、院团建设、戏曲群众组织建设,全力推进湖北戏曲繁荣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经过多年的坚持,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武汉市长春街小学,会耍金箍棒的“孙悟空”备受欢迎,俨然享有明星待遇;在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戏曲广播体操让聋哑孩子变得自信阳光;在武汉理工大学,京剧、汉剧选修课名额供不应求。
除了戏曲,国学经典在校园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走进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教学楼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到了下课时间,记者在走廊里随机询问几个二年级的小朋友读了什么书,喜欢哪些篇目。一位小朋友说了句《千字文》便大声背诵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刚一开头,旁边的几位小朋友都跟着背诵起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童声里带着自豪和自信。同行的记者不禁感慨:“这些孩子不得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董事长萧永瑞介绍,美加分校办学十几年,始终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展“诵读经典,知行合一”的国学经典教育。她说:“国学经典是最好的‘肥料’,能够滋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为进一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经典的引领作用,湖北在全省幼儿园开展“起点阅读”活动,在中小学开展“朝读经典”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孩子的童年,并通过“小手牵大手”,让经典由孩子向家长传递。
“传承戏曲精粹是我们的责任”
“‘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正在逐渐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学校开设戏曲课程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戏曲从业者则需要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这样的一种互相需要对于解决戏曲传承青黄不接的处境、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来说无疑是个幸事。”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詹春尧说,“作为戏曲工作者,兼顾学校和剧院虽然辛苦一点,但是看到我们的传统戏曲越来越受重视、受欢迎,我们都充满动力。”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湖北省充分用好专业戏曲院团、学校艺术教师、民营院团和民间戏曲人才等四支队伍,以送戏曲进校园为主,结合组织学生学习戏曲教育课程、使用推荐曲目唱段、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等途径,多方面普及戏曲知识,确保在实现人数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戏曲知识全覆盖。
为了促进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常态化开展,武汉市京剧院、武汉汉剧院还开办了2018戏曲进校园教师培训班,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进剧院学习舞美脸谱,接受唱腔训练。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老师华雨辰说:“在剧院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洗礼,京剧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苦练打磨出来的,亲身参与更能感受京剧之美。我希望把在剧院学到的东西带给我的学生。”
“戏曲进校园”“起点阅读·朝读经典”等活动正在整个湖北产生深远的影响。武汉市及宜昌、襄阳、鄂州、黄冈等各地市州各显神通,挖掘传统文化闪光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正在形成,小戏迷、小票友、戏曲“苗子”也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形势,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说:“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但我们不能把‘戏曲进校园’当作任务来完成,我们要派出最好的演员,把戏曲精粹传承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本报记者 夏静 见习记者 刘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