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扎根苏北 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孙好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6日 08版)

        江苏师范大学静远楼本版图片均由江苏师范大学提供

        江苏师范大学努力搞好传统文化教育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展网上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筹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校园沙龙活动……近来,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在江苏师大校园内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立足徐州、扎根苏北的地方师范院校,江苏师范大学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结合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将十九大精神深深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集全校之力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

        思想扎根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入人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新思想进课堂入人心,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一系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师生领会十九大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生同学要充满信心、坚定决心、磨砺恒心,努力做时代弄潮儿!”在“十九大精神书记讲坛”活动上,江苏师大党委书记华桂宏走进课堂,结合十九大精神与研究生们论使命,为他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治课。“想不到书记来给我们讲政治课,想不到收获这么多!”谈及上课的体会,来自传媒与影视学院的研究生尤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十九大召开的第二天,江苏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就迅速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备课,着手制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提纲,创新思政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同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从13个方面设计教案内容,提供“菜单化服务”,把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放在新时代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大局中,在课堂上向学生准确、及时、持续宣讲十九大精神。“当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题、进头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石海兵教授说。

        此外,美术学院主办“喜庆十九大”师生书画展、音乐学院举行“走进新时代”主题音乐会、文学院开展“不忘初心”演讲比赛……一系列新颖生动的学习形式和丰富充实的学习内容,让十九大精神迅速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递到每一位学子心中。

        立德树人 培育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江苏师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真正内化于心,引起深刻的情感认同。

        12月9日,时值“一二·九”运动82周年纪念日,在淮海战役亲历者、江苏师大离休干部、90余岁高龄的隋光老师引导下,学校600多名共青团员瞻仰纪念塔,缅怀先烈、回望初心。“正是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才铸就了辉煌的革命胜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文学院大三学生陈乐说。

        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才,学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做到专业知识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延斌教授的伦理学课程将人文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美术学院刘淮教授将核心价值观与书法结合,在传习笔法技艺中让学生体会和谐共生之美……此外,学校还不间断开展特色专业课堂,如“教授有约”“老教授谈治学”等活动,成为师生思想碰撞、共享知识的纽带,也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

        华桂宏告诉记者:“学校将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文明内化为校园基因,用文明的校园培养文明的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地融合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打造文化高地,理应承担起继承、发扬、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使命。地处汉文化发源地的徐州,江苏师大始终坚持校地融合的文化发展战略,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铿铿汉乐,猎猎大旗,千余名身着汉服的师生正襟危坐。从2012年起,每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都会为硕士生举办这样的汉式毕业典礼。长期以来,研究生学位服以及学位毕业典礼都是按照西方礼制来做的,而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江苏师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弘扬国家的大学礼制,弘扬汉魂。参加典礼的硕士毕业生田振华告诉记者:“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让我肃然起敬。我觉得我们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以后面临工作的一种责任,而且更肩负国家复兴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砥砺前行、努力奋斗。”

        江苏师范大学牢牢将徐州地域特色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使学校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映、两汉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的文化氛围,师生们树立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除了汉式毕业典礼,学校先后成立汉文化研究院、汉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编纂出版了《汉学大系》《徐州简史》《中华家训文献集成》等一大批研究成果;开设“两汉文化讲堂”“润德讲堂”“国学周”“汉风学社”等文化项目,打造具有汉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创办汉乐团、汉舞团,编创、推广“中华五禽操”;常年举办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引领了校园里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新时代,新征程,江苏师范大学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校园文化,为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凝心铸魂。”华桂宏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