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篇】
12月3日,一个寻常的周末,被网友称为深圳“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之一的深圳图书馆座无虚席,台阶上都坐满了人,与窗外的热闹嘈杂形成反差巨大的两个世界。
从昔日的“文化沙漠”到今天的“创意之都”“阅读之城”,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以近40年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积淀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城市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深圳的“精气神”
11月1日,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正式开放,成为深圳标志性、永久性的人才文化空间。
对知识和人才的极度尊重与渴望,是深圳鼓励创新、追求卓越、开放包容的“典型文化特质”的具体反映。
观察另一座“创新之城”美国硅谷,文化在其发展路径中的角色与深圳不谋而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先锋文化的聚集地,硅谷以其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前去创业。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观念在深圳更加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5年来,深圳人才汇聚步伐加速,多元文化得到保持和强化,加上深圳本身国家科技和产业创研中心的城市定位,促使深圳具有创新特质和包容特质、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文化气氛越来越浓。
“这种文化氛围在这5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城市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供给能力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公共服务较好满足市民需要的局面。”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说,“与城市总体定位相称的创新、开放、包容文化,造就了深圳的‘精气神’,使深圳相当自信,也有理由自信。”
主动的文化追求
“在深圳,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同,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不相等,但是对于读书学习的机会却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是最公平的一件事,也是我尽管在高楼林立的深圳无立足之地,却心境平和的原因。”这是一名深圳普通读者在图书馆留言册上写下的心里话。
较早地意识到文化的力量,深圳人有意识培养这个城市良好的文化自觉,形成主动的文化追求。
2016年初,针对城市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圳发布“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的规划——《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在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等领域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的创新举措,为深圳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及时的政策支持。
“文化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最能直接惠及群众的切入点,也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措施之一。”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说,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化温度”。
目前,深圳正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力度,让市民享受更多文化福利,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和标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
正月的“新春关爱”、阳春三月的“‘一带一路’音乐季”、盛夏七月的“WDC世界杯国标舞世界公开赛”、金秋十月的“深圳国际创客周”、每年如期而至的“创意十二月”,可谓“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这是深圳今年推出的“市民文化大礼包”——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不同文化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中意的那道菜。
2016年,深圳市财政投入2350万元,向社会购买460场公益文化活动及1.2万场公益电影;627个图书馆遍布全城,其中自助图书馆达240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深圳居民人均年阅读量、人均年购书量、日均读书时长、图书馆持证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等多项指标继续保持十几年来的全国“第一”。
“经济的发展让城市繁荣,文化的发展让城市真正赢得尊重。”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说。
快速发展的文创产业
近年来,将众多文化活动交由社会承办,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去做,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让深圳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世界面积最大的单体书店——深圳中心书城,交由改革重组后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专业化运营后,组合了100多个创意生活类项目,年举办文化活动800多场,成为公共文化新地标和新业态;书城还成功运作深圳读书月品牌,将该模式复制推广至全国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值得国际书业界学习”的模式。
今年9月,在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由华侨城文化集团投资的首部中国文化IP+VR原创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一举斩获亚太电影艺术单元最佳沉浸影片、最佳未来影像金狮奖两项大奖。
“具有300年客家历史的小凉帽已经成为深圳的文化符号走向了全世界。”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说,“我国的文化产业体量很大,但原创性不够。我们挖掘传统非物质文化,将新媒介的创新应用其中,不但经济效益好,还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出文化自信。”
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949.7亿元,同比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10%,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成为深圳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深圳的文创企业正在进行新的探索。
嘉峪关“丝路神画”、南宁“方特东盟神画”、安阳“殷商神画”……深圳的华强方特集团针对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全新创意,以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批展示和传播中国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主题乐园,并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文化主题乐园向国外输出。
目前,华强方特原创动画作品已发行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出没”动画电影已先后发行至土耳其、俄罗斯、韩国、菲律宾、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并陆续在影院上映,取得良好票房;动画电影还陆续签约西班牙、埃及、印度、保加利亚、南非等国家,中国动画品牌在世界舞台上获得青睐。
深圳,一个秉承着创新、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样本”,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