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

    从“四纵四横”迈向“八纵八横”

    ——中国高铁影像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11版)
    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境内的贵广高铁和行驶其上的列车。 田健摄/光明图片

        近百名记者、网友及部分铁路建设者家属乘坐G55398次高铁列车,展开以“‘郑’在‘徐’来”为主题的试乘活动,标志着郑徐客运专线按图运行试验正式拉开帷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哈大高铁养护工清理铁轨旁的残冰积雪。沈颖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京张铁路新保安高架特大桥正在施工。本报记者 周官正摄/光明图片
    兰新高铁上的列车急速通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隧道。成林摄/光明图片

        南昌铁路局南昌供电段的接触网工正在检修沪昆高铁电气化接触网设备。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列车驰骋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境内的环岛高铁上。 蒙钟德摄/光明图片

    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动车段存车场,首趟宝兰高铁动车组列车即将始发。王曙天摄/光明图片

        11月15日,京张高铁终点站——新建张家口南站破土动工。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京张高铁第一个开工建设的车站。

        以此为标志,开通运行60年的老张家口南站将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京张高铁新张家口南站的建设,塞外山城张家口即将迎来新的时代、开启新的篇章。60年一甲子,火车站的变迁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也见证着中国铁路从起步到追赶,如今在高速铁路的引领下走在世界最前列的辉煌历程。

        今年7月,全长401公里的宝兰高铁正式开通,向西与兰新高铁相连,使西安至西宁的铁路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缩短到4小时。由于至少缩短了六成的旅行时间,开通以来日平均客座率达到111%以上。

        作为中国高铁网最长“一横”的“最后一公里”,宝兰高铁堪称“四纵四横”高铁网的收官之作。它的开通使西部地区终于纳入全国高铁网,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不再是“高铁孤岛”,东中西部高铁运行实现了互联互通。

        五年来,随着京广、沪昆、哈大、贵广、兰新、海南环岛等一批高铁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因高铁联系更加紧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了高铁互联互通。

        高铁成网运行让区域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东北、华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形成1小时交通圈,“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西安等大城市间实现1000公里内5小时到达,2000公里内8小时到达;特别是在西南山区等原本交通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变化尤为明显,2014年底开通的贵阳至广州高铁,使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由21小时压缩至4小时。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快捷性,在普速列车开行对数和运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效激发了人民潜在的高铁出行需求。2008年8月,京津城际开通运营;2011年10月,中国高铁动车组发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2014年10月,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人数突破30亿人次;2016年7月,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人数突破50亿人次;而仅仅过了1年,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人数就突破70亿人次。动车组列车占旅客发送量比重已由2008年的8.7%增长到52.3%,单日最高发送人数达760.7万人次。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运量背后,是先进发达的中国高铁网巨大运能的强劲释放。

        在实践中,中国高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精密测量与三维选线技术、无砟轨道技术、桥梁技术、地质路基技术、隧道技术、大型客站技术、接触网技术、通信信号技术……除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动车组,中国高铁还集成了诸多高科技成果。

        3个矿泉水瓶上下垂直摞在一起,高铁列车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经过20多秒瓶子不倒。这一景象,描述的是2016年6月郑徐高铁联调联试时的情景。铁四院郑徐高铁轨道专业设计负责人韦合导解释,3个瓶子不倒,得益于采用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较此前京沪等高铁采用的德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和精度均更胜一筹,且每公里造价节省12%~15%。

        2016年7月15日,就是在这条首次全线采用三型板的郑徐高铁上,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河南商丘民权特大桥上成功实现了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试验,创造了运营线动车交会时速的世界最高纪录。中国标准动车组和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的结合,代表了目前中国最成熟的高铁技术。这种轨道结构更平稳、安全性更高、耐久性更好,也被铁路总公司称为“全国高铁的2.0版”。

        穿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驰骋东北雪海,穿梭江南水乡……在更加成熟的2.0版高铁技术的支撑下,全国高速铁路网已迈入面向2030年的2.0时代。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基础上,我国即将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已经基本建成的“四纵”包括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四横”则包括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客运专线,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中的“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到2020年,全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将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