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政府、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国家法律强制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于2011年年底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1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4.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跨越。
尽管我国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义务教育巩固能力还比较脆弱、巩固水平还不是很高,提升速度还比较缓慢。中国最突出的国情就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也呈现出典型的区域间、城乡间、人群间不平衡特点。从区域上看,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是儿童和青少年失学与辍学的重灾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较为落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群众教育观念淡薄,因此控辍保学任务也十分艰巨。从城乡上看,农村地区是重点,不用说中西部农村,就是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辍学现象也比较严重。据报道,江苏省沛县2011年初一入学人数为7300多人,到2014年初三毕业时仅剩5871人,可能三年辍学率(之所以称为“可能辍学率”是因为这一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留级、转学、留学、死亡等多种可能性,而且学生转学到外县的可能性还非常大)高达19.6%。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在个别农村地区初中三年辍学率也高达20%以上,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的辍学情况也较为严重。抓住重点地区、重点家庭和重点人群,是实施精准控辍的前提和基础。
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留级、辍学或失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幼儿期在儿童和青少年未来学业成功中扮演关键性角色,毕竟大脑发育的90%是在五岁之前完成的,认知迟缓常常是学生成绩低下、丧失学习信心以至于产生辍学念头的重要原因。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斯高(Scott Rozelle)教授团队针对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调查发现,有53%的贫困农村汉族孩子在24至30个月大时智商测试成绩低于90,认知发育迟缓,这样的儿童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学不会或学不好的困境。因此,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营养改善计划和父母教养方式改进计划,是从源头上解决辍学生学习能力问题的关键。
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学习体验常常是他们决定辍学的直接诱因。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学习体验除了上面提到的个体认知能力低下导致的学不会和学不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环境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控辍保学的主阵地还是在学校。首先,学校要确立差异化的人才观和发展观,要发现每名学生身上所拥有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学校生活参与权,让每名孩子都能体面地在学校学习和成长,形成学生积极的学校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课程知识教学。我们认为,每一个孩子都被赋予了过自己生活的权利,而且我们也相信,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学习和探究。目前,面临辍学危机的儿童和青少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在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他们认为课程知识是遥远的、无用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浪费生命的过程而不是充实生命的过程。再次,学校要建立积极健康、充满信任、和谐进取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确立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总之,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积极创新控辍保学的实践模式,从依法控辍、质量控辍、扶贫控辍和保障控辍等方面布局。让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创控辍保学的中国经验。
(作者:邬志辉,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