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道路

    ——石河子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砥砺奋进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9日 08版)

        石河子大学各民族学生在一起。

        石河子大学教师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创作中国画。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在祖国边疆的石河子大学校园里,各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会、演讲会、学习讨论会、知识竞赛几乎天天都有。各族师生在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回顾了石河子大学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大家认为,石河子大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全靠学校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砥砺奋进。

        “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作为入围一流学科建设的祖国最西部的高校,石河子大学备受瞩目。在西部,高校怎么发展?一流学科如何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石河子大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把握顶层设计 找准发展定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五年,石河子大学党委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客观面对机遇与挑战,把学校发展融入新疆、兵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

        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石河子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认识到,学校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快速发展黄金期,也处于深化改革的矛盾凸显期和事业提升的艰难爬坡期,党委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第一步,到2015年,建成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新疆一流大学;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左右,建成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西北地区一流大学;第三步,到建校100周年左右,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介绍,学校明确提出将走“新型应用型地方综合大学”的道路。校党委强调,只有围绕区域特色、新疆特色、兵团特色、绿洲特色,坚持以新疆精神、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安边固疆服务,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使创新成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五年的时光很短,但对石河子大学的各族师生来说,五年的变化却是巨大的:学科建设水平、教学水平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在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内地学生50%以上留在新疆工作,成为稳疆兴疆的重要力量。

    实施人才强校 构建创新团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石河子大学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学校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结合办学目标、学科发展布局,科学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校党委书记何慧星向记者介绍,五年来,石河子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优化人才聚集平台,创造有利于领军人才高度聚集、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构建与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流得动”的格局,成为新疆、兵团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聚集的高地,更涌现出了坚持19年为基层职工送科技的好教师代江生、坚持60多年教书育人的全国优秀教师曹连莆等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

        西部办学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对此,石河子大学建立健全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在政策上提供保障、事业上提供平台、生活上主动关心,加大领军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对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出台《石河子大学“3152”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行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相结合的政策,按照专家学者来校工作时间确定相应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中,石河子大学吕新教授带领的“绿洲现代农业精准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创新团队入选,成为兵团高校唯一入选该计划并获滚动支持的团队。目前学校已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5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

        此外,学校拥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者224人,五年增长了37.4%;副高级职称624人,五年增长了20.2%;具有博士学位者501人,五年增长了65.3%。

    聚集科技力量 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今年新年刚过,石河子大学科研处便带领食品学科博士科技服务团、“访惠聚”科技服务队、农业畜牧专家组、老教授协会专家团、化学化工调研组奔赴新疆南疆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围绕南疆在农业、工业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科技困难,结合自身在农学、动物科学、机械制造、材料化工、食品加工、信息工程等特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以科技扶贫专家团的形式深入南疆,是学校服务‘向南发展’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如是说。

        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这是十八大以来石河子大学党委为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下的新目标。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石河子大学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改革社会服务的激励导向机制,把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评价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尺。学校的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科研方向凝练都充分考虑要与自治区、兵团经济社会结构、发展方向相适应。

        在服务向南发展中,对口扶贫第三师红旗农场无疑是石河子大学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

        红旗农场组建于1958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国家级贫困营级农场。2016年,石河子大学开始结对帮扶农场建设,多次派出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教授到农场调研对接工作,帮助农场完成了盐碱农田土壤养分盐分信息监测与分析,配合做好8.5万亩盐碱地治理规划;初步完成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了2.2万亩耕地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帮扶农场畜牧业发展,出资27万元新建了两座150吨青储窖、1座标准化药浴池,购买了青储铡草机、秸秆切碎青储回收机;选派专家对农场的农林牧、教育卫生等提供技术支持;针对20家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确保2017年实现脱贫;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口帮扶三师51团医院……

        说起这些,何慧星书记感慨地说:“这只是石河子大学发挥自身科技、教育、医疗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学校每年都会选派一批教师干部到南疆参加‘访惠聚’工作和支教工作,到内地做内派服务工作,医学院的师生、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到南疆各地定期开展诊疗合作、义诊服务,专业学院承担兵团‘国培计划’任务,师范类约300名学生到新疆南疆实习支教……学校师生的身影一直活跃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维稳戍边作着贡献。”

        何慧星书记向记者表示,党的十九大让全国人民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石河子大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面对中国梦的历史责任,石河子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办学理念,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先进、中亚一流、世界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图片均由石河子大学提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