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史记》: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作者:本报记者 韩寒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03版)
    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 资料图片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只有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才能增强本领,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既倡导读书,倡导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又身先示范、博览群书,并在多种场合分享他的读书心得,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为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专栏,为读者评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的部分中外经典名著。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史记·殷本纪第三》中的这句话,告诫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重视民情民意,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详见《习近平用典》)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与著作中多次引用的箴言与典故可知,历史是他常常阅读的内容。他不仅对世界历史多有涉及,对中国历史更是如数家珍;在多个场合,总书记号召党员领导干部、青年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成书于西汉,由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52.65万余字。历代帝王政绩、诸侯勋贵兴亡、重要人物事迹,以及历朝礼乐、天文、兵律、货殖、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无所不包。其首创的“纵”以本纪和表为代表,叙写各朝要事,“横”以书、世家、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民族、领域和行业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历代“正史”所传承,对后世治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不虚美,不隐恶”,全面记述了中华文明三千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衰乱之际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于当今治国理政亦有垂鉴意义。

     

        《史记》通过记述一系列人物尤其是诸多英雄人物,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塑造,也同样居功至伟。1937年5月,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广,激励全民谨守先民的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史记》不仅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自汉至清,《史记》的研究专著与单篇论文就“汗牛充栋”,囊括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20世纪以来,梁启超、顾颉刚、胡适、叶圣陶、郑振铎、范文澜、翦伯赞等名家,都曾撰写过文章,介绍《史记》的史学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史记》现有版本,以中华书局印行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最为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高度重视历史的民族,这是我们重要的文化传统。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东方五千年,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史记》等中华民族的传世典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构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加深我们的民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曾在众多国人心中引发强烈共鸣:“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学习历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唯有善读善思、以史为鉴,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把握当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才思、开拓未来。

     

        (本报记者 韩寒)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