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梅拉尼娅参观的是一家怎样的动物园

    ——访北京动物园园长李晓光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2日 07版)
    图为北京动物园门口。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娅来到北京动物园,和孩子们一同参观了动物园里的熊猫馆。不仅是梅拉尼娅,近年来,北京动物园频繁接待外国政要及夫人。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动物园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动物园园长李晓光,请他将这所动物园的特别之处一一道来。

     

        记者:为什么说北京动物园是中国现代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的发祥地?

     

        李晓光:北京动物园是北京市历史名园之一,是首都的地标建筑。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位于西直门外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上的清“农事试验场”,始建于1906年,由清商部奉旨筹建,由动物园、植物园、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动物园内的最早一批动物是由清政府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由德国运回。早期的动物园位于园区东侧,占地1.5公顷,是中国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和华北地区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公园,1955年定名为“北京动物园”。

     

        记者:互联网上,很多人谈起北京动物园,往往都会勾连出“乡愁”“情怀”这些关键词,对此,您怎样解读?

     

        李晓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好转,首都的社会公益事业也随之有较大发展。北京动物园建起了猴山、狮虎山和黑白熊山等标志性馆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两栖爬行动物馆、夜行动物馆、火烈鸟馆、儿童动物园等场馆,受到国内外游客欢迎;上世纪90年代,北京动物园建成了大熊猫馆、金丝猴馆、犀牛河马馆,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园内科普馆。这些山景馆舍承载了几代北京市民甚至全国游客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成长历程,很多家庭是祖孙三代都在北京动物园的陪伴下长大的。

     

        记者:北京动物园近年来频繁接待外国政要及夫人,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李晓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许多友好国家同中国互赠动物,北京动物园开展与国际动物园之间的交流。上世纪70年代起,“国宝”大熊猫和其他一些中国特有的动物承载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远渡重洋,到许多国家的动物园安家落户;国外的珍稀动物,也作为回赠礼品在北京动物园繁衍生息,许多国家的政要访华时都主动提出希望到北京动物园参观游览。

     

        我感到,北京动物园自身,就是国家富强和首都发展变化的重要见证。1936年时,园内饲养的动物种类仅维持在100种左右(含淡水鱼)。抗日战争爆发后,仅有的一头大象因饥饿而死。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内只剩下13只猴子、3只鹦鹉和1只瞎眼鸸鹋。如今,北京动物园是中国乃至亚洲饲养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之一,占地面积86公顷,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及来自世界各地的450余种5000余只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易地保护动物种类在全国动物园居首,世界动物园中最大的动物科普馆也坐落其中。

     

        11月10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娅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时,动物园仅对熊猫馆进行了短时间关闭,其他馆舍都是正常对中外游客开放,游园秩序井然。这其实也是我们大国文化自信的一个缩影。

     

        记者:现在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愈发多元化,北京动物园有哪些变化,靠什么吸引游客?

     

        李晓光:近年来,北京动物园积极践行保护教育的公益职能,成为国民生态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先后建立奥运熊猫馆、中国珍稀动物区、澳洲动物区、美洲动物区和“山君”虎雕文化广场,增设了客服中心、志愿者工作站和动物园邮局等场所。

     

        园内现存许多珍贵的清末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畅观楼、豳风堂景区、清农事实验场旧址、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中西合璧的大门等,成为宝贵的历史见证,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熊猫馆等50多座风格各异、代表不同时期动物保护发展理念、记录特殊历史时刻的动物展舍建筑融入其中,优美的环境、历史古迹和先进的动物展馆和谐并存,成为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区域。

     

        记者:北京动物园未来发展,将会带来哪些令人兴奋的亮点?

     

        李晓光:现代动物园发展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从其发展路径来看,已从19世纪的笼舍式动物园演变到20世纪的动物公园,进而进化到今天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动物场馆亦从笼舍式展馆发展为场景式展馆,再到今天的浸入式展馆。北京动物园目前仍处于不断前进、发展中,动物展馆亦多属混合体,笼舍式、场景式和浸入式3种展馆均有,还有很大的提升改进空间。

     

        比展陈更先进的是规划理念和精品意识。其实,我们在不断提升游客参观体验的背后,还在深入进行一系列学术研究,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北京动物园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目前,北京动物园已建立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30多个,与国外多家动物园开展学术交流,同时致力于推动中国动物园行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创立中国动物园行业管理标准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出“打造公园精品”的核心理念,追求游客拥有获得感、动物拥有幸福感、职工拥有成就感。与此相对应,保护和教育开始作为北京动物园的主要功能,这是北京动物园的一次全新定位。这里讲的保护,已不仅局限于动物园内的动物,而是保护自然生态,这需要依靠公众教育来实现。我们在不断努力,在动物饲养和展示方式上,越来越多地考虑动物的需求和福利。组织志愿者参与一些保护项目和活动、主动向中小学提供服务等,努力使北京动物园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与国际行业发展接轨。

     

        (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