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编者按

    作者:范子烨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0日 13版)

        维克多·雨果说:“谁要是名叫诗人,同时也就必然是历史家和哲学家……任何诗人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反映镜,这就是观察,还有一个蓄存器,这便是热情;由此便从他们的脑海里产生那些巨大的发光的身影,这些身影将永恒地照彻黑暗的人类长城。”陶渊明是集诗人、历史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他的每一首诗都闪耀着璀璨的心灵之光,流溢着天才的灵智之波;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千锤百炼、百炼千锤的艺术结晶;他的每一首诗都有特定的艺术任务——传达崇高的观念,抒写神圣的情感。伟大艺术家的惨淡经营与伟大诗人的旷世奇才,使陶渊明创造了永恒的不朽的辉煌。如果说西方有一个“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语)的话,那么,东方则有一个说不尽的陶渊明。陶渊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阐释空间。

     

        为此,本期推出了三位学者的短论。“伟大的诗人从来就不是只属于一个国家,他的光芒必然辐射到世界各地。”卞东波教授不仅提出了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与学术命题,而且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展示了陶渊明“走出去”所结出的累累硕果,真是令人愉悦和自豪。李剑锋教授深入揭示陶渊明其人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逐渐被接受、被经典化的过程,即从不入主流到第一流的复杂历史过程,这种文学现象值得人们反思。钟书林教授则重点彰显陶渊明其人其诗令人永远涵泳不尽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古往今来嗜陶者对其人其诗的不同解读,指出读陶过程中的“多棱镜”与“哈哈镜”现象,即历代高人雅士都从陶渊明身上看到不同的镜像,实际是自我镜像的折射。这三位学者对有关陶渊明的文献都是非常谙熟的,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学术业绩,因此,其理论思考乃是在长期读陶研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切实体悟,对其文章精义我们应当给予特别关注。(范子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