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文明新风吹动武陵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5日 14版)

        【十九大时光】

     

        10月20日清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又响起人们熟悉的竹扫帚摩擦声和拐杖敲击声。扫地的田工今年70岁,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坚持义务清扫社区已经30多个春秋。清扫完毕,田工换了身正装,戴上共产党员徽章,启动轮椅车。他要去社区里的“田工道德讲堂”。田工道德讲堂是湖南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讲堂。1971年,军人田工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负伤失去了右腿。退伍回到家乡常德后,田工要求自己“无岗也要敬业”。2012年,常德设立“道德讲堂”以来,田工成了最繁忙的宣讲员,如今已经义务宣讲200多场。

     

        当天,社区居民志愿者们相约“田工道德讲堂”,大家在这里一起畅谈十九大开幕后的喜悦心情。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今后,我们‘姚跃林工作室’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为让社区放心的‘110’。”党员志愿者姚跃林首先打开话匣子。

     

        姚跃林曾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因为爱帮助人,加之名字谐音,大家都称呼他为“110”。姚跃林工作室是他组建的帮扶志愿队,队员有近20人,义务帮助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姚跃林告诉记者:“是田工影响了我。”

     

        姚跃林曾患严重心脏病,需手术治疗,但家境贫寒。田工托人匿名送去一万元救命钱。康复后的姚跃林得知是田工帮了他,拿着钱去报恩,被拒绝。于是姚跃林加入了田工志愿服务队,并将懂水电维修的老朋友动员起来,成立了姚跃林工作室,即居民口中的“110”工作室。

     

        田工不好意思:“他比我做得更多,把爱传递出去了。”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