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部负责人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情况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张翼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4日 07版)
    市民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绿道休闲游览。新华社发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港河道。新华社发
    广西柳州,市民将鱼苗放流融江。新华社发
    福建省南平市新建的公园绿地。新华社发

        10月23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六场记者招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九大再次吹响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

     

        杨伟民: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五个“前所未有”

     

        李干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可以概括为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超过11万个村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为止,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生态文明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杨伟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加快改革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短板

     

        杨伟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比较快,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很多改革的举措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循,找不到可借鉴的经验。比如主体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都没有国家做过。从目前改革的进程来看,有一些改革是相对滞后的。比如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另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整合体制机制的难度也比较大,有待下一步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进行推动。还有一些改革受到法律法规修订进展相对缓慢的制约。

     

        这几年政府全面加强了在环保方面的监管,但相对而言,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不够,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按照问题导向,加快改革的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的短板和漏洞。

     

    坚决把“大气十条”收官战收好收圆满

     

        李干杰:“大气十条”从2013年9月制定发布至今,成效非常明显。2016年相比2013年,被考核的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的PM10下降了15.5%。但与此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污染还很重,空气质量还很不理想,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全国338个城市全年达标的只有84个,比例只有24.8%;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总体上改善还不是特别明显;一些企业守法意识不强,违法违规问题严重,超标排放情况还比较突出。

     

        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我们坚决要收好、收圆满。为了解决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10个部门、6个省市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还配套制定了6个专项方案。

     

    下大力气防治土壤污染

     

        李干杰:土壤污染防治非常重要,它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并且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土壤污染防治难度更大,过去相应的防治也更薄弱,是空白状态,必须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去年“土十条”发布后,有了一些成效。两项基础性工作进展比较明显:一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二是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按照这个总体方案,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后续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目标考核,力争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尽快见到一些成效,并通过努力加快修复治理,使得这个领域尽快得到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张翼、温源整理)

     

    形成不敢、不想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杨伟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句话表明了我们党的立场、态度和决心,就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制止,严惩、重罚。我相信通过一些制度性的安排,长效机制是一定会建立的,会形成不敢、不想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

     

        李干杰:在推动环境保护过程中,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即使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企业,才最后关停关闭。也正因如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过去这段时间相得益彰。

     

    审定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意义重大

     

        杨伟民:过去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几乎都各自设置了自己管理的保护地,数量很多、面积很大,但监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虚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了三江源(12.31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1.46万平方公里)、大熊猫(2.71万平方公里)、祁连山(5.02万平方公里)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是把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自然,把全国2%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净土。这件事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从“打好”到“打赢”蓝天保卫战

     

        李干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过去叫“打好”,现在叫“打赢”,意味着对大气污染防治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这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比2015年平均下降18%,同时还要为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目标打好基础。

     

    2020年完成20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李干杰: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2008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投入375亿元,一共整治了11万个村庄,约有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污水问题、垃圾问题等。2020年,将完成20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达到我国整个行政村的1/3左右。

     

    预计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李干杰:目前正在组织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11个省份能够完成省一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已经启动,准备用两年时间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所有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整治。

     

        (本报记者 温源、张翼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