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美国社会各界热议“中国奇迹”

    作者:本报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10版)
    10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下线。新华社发
    10月14日,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旅游局主办的“美丽中国—世界遗产”推广活动在此举行。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建美国的员工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拉斯基高架桥施工改造工地上工作。(摄于2014年5月)新华社发(中建美国供图)
    5月5日,在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馆举行的“感知中国”活动中,一名老师为美国学生展示古筝弹奏。新华社发

        【中国贡献这五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近日在华盛顿表示,中国是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是世界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就百分比而言,中国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中国的好消息对于全世界都将是好消息”——事实上,无论是在IMF、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会场还是全美各个角落,中国政治、经贸、外交、科技以及人文等各领域的发展都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年9月底,出席“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盛赞中国成就。他表示,“对于我来说,第一次访华时的中国是个谜”,“对比当年,现在要是有人给我一张今天北京或者中国其他城市的照片,我肯定会觉得不真实。”如今的中国,发展成就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当中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时,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人均收入将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基辛格说,只要目睹了新一代中国人的变化,都会坚定地相信中国将实现目标,“中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10月8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第25届年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分工和布局阶段,逆全球化会使现有供应链体系运转中断,其成本高昂,得不偿失,“因此,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当美国越来越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甚至挑战全球贸易规则时,中国却成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有力声明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著名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戴博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最近5年,中国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方面成效十分显著。”戴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软实力、影响国际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他说:“在外交政策领域,中国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例如,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获得美国评级机构很高评价外,中国的应急救援、维和等领域也在不断挖掘潜力”。

     

        美国数字商业新闻网站Quartz上月刊文,积极评价中国在扶贫攻坚领域所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亮眼成绩”。文章称,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超过8亿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接近90%降至现在不到2%。文章认为,“中国让数以亿计的民众摆脱贫困,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执行了正确的政策的特定事例,同时,中国也抓住了全球化兴起的机遇”。

     

        美国知名环保学者罗文博士日前指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倡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等方面,中国权威机构和社会各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进步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影响深远,“在同中国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公益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合作中,我欣喜地见证了中国自上而下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早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就发出“最重要的日期定了”的预报,称中共十九大预计将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并规划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许多重要的政府工作将在此次会议之后做出安排。而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则语气坚定地称,IMF将会密切关注十九大的召开,特别是关注会议的重大政治决策。

     

    “一带一路”倡议吸引美国目光

     

        特朗普总统执政后,对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较前任美国总统有所不同。今年5月,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率团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6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时提到,美方愿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有关项目上展开合作。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兴趣在显著提升。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是美国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领先智库,在中美之间组织多次“一带一路”研讨会。9月26日,该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签署了《中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调研谅解备忘录》,成为中美智库间就“一带一路”项目签署的首份文件。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开展“一带一路”项目调研,具体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贸易与投资、现代服务业、跨境电商等产业研究等,以推动中美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合作对接,实现互利互惠。根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宣讲会、研讨会、论坛、报告发布会等形式,在美国50个州和联邦直辖区推广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认识;双方将对“一带一路”具体合作项目进行跟踪调研,并形成研究报告;双方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开展长期和短期专家及研究人员交流活动,并可向双方交流人员委派调研及学术研究任务。

     

        此外,还有一些智库把“一带一路”问题作为重要研究领域。例如,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大西洋理事会分别在7月、10月举办涉及“一带一路”主题的研讨会。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在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中正日益成为“研究显学”。在戴博看来,过去几年来,中国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金融能力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公共产品,“例如,成立‘亚投行’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等,彰显中国外交方向的正确性”。10月8日,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施特尔策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发文称美国将贸易政策重点放在钢铁、汽油车和煤炭等传统产业领域,而中国则把重点放在机器人、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板上。该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把注意力放在前方的道路上,即现代的“丝绸之路”,这个被称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将是一个由港口、输油管、铁路、工业园和古代海上航道组成的网络。文章坚信,“中国可能即将证明,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更有可能带领国家成为全球经济领导者”。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企业界人士比联邦政府更为积极。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举行的2017年国庆招待会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表示,加州愿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布朗早在今年6月访华期间就曾表示,加州高度赞赏并愿积极参加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期待加强同中国地方在经贸投资、清洁技术、低碳环保等领域合作,推进人文交流等。

     

    “我们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

     

        中国近年来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不仅让美国政界、商界、学界惊叹,更让那些在美国生活、工作、学习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倍感荣耀、自豪。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这些国内老百姓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给身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带去的是震撼,很多人惊叹于祖国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落伍”。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辛洪军表示,过去5年,中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会更加富裕,全球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而海外侨胞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的发展大机遇中去”。对于祖国发展成就,来美国20余年、获得得克萨斯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律师事务所主任程绍铭不久前与本报记者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在重庆、北京等地的感受。他说,中国在科技发展、生活便捷、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美国很多地方,“我们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从事移民法律咨询多年的程绍铭发现,一些已经获得美国国籍的华人开始放弃美国身份、重新申请中国国籍,“这种现象如今越来越多”。程绍铭平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一些介绍美国社会的文章,“现在我考虑写一些英文文章,向《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投稿,把今日中国介绍给美国普通百姓”。

     

        在与在美的中国留学生接触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密切关注国内的发展。一位在马里兰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的留学生表示,现在国内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更是突飞猛进,各种软件、网站和APP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让大家的衣食住行更为便捷。他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甚至让他觉得有些“焦虑”,如何抓紧完成学业,回国赶上发展的好时机是他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

     

        (本报华盛顿10月15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