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百年老厂新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6日 13版)
    工人在组装调试地铁打磨车机车。本报记者 张景华摄/光明图片

        在北京西郊闻名中外的卢沟桥畔,有一家百家老厂。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工人运动的主要策源地,孕育了北京近代工业产业,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液力传动机车,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前往视察。这,就是如今的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

     

    见证中国机车制造业成长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走进二七厂,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迎面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将天空衬得更加高远。生产区两棵老榆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相依相偎经历了200多个春秋。6幢百年法式老建筑,屹立依然,绿藤环绕,正华丽变身为文化创意园的新景观。

     

        中国高铁的发展堪称世界奇迹,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机车制造,成了中国工业制造的一颗闪亮明珠。在二七厂,那些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北京型、东方红型、东风型内燃机车一同见证了中国机车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我发展到走向世界的奋斗历程。

     

        走进高大的车间厂房,一台庞然大物赫然耸立。这台名为16头地铁打磨车的几十米长的机车,正在被工人们争分夺秒地组装调试。由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昂贵,二七厂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使国内地铁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并迅速抢占国际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已达46%。

     

        公司党委副书记曹宏晏告诉记者,今年适逢二七厂建厂120周年,正赶上党的十九大召开,二七厂将以“担大任不畏艰难,求发展奋斗不息”的二七精神,赶超时代,优质高效地为世界轨道和矿山交通领域提供服务,为加快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进程、成为行业世界级企业不懈前行。

     

    “我遇上了好时代”

     

        在二七厂车间里,每一台机车都有几米高、几十米长。站在机身旁,高大的男性工人都难免显得渺小,而被称为大型养路机械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李向秀,却偏偏是一位女性。这位全国劳模、高级工程师,文静优雅,话不多,却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遇上了好时代。”说起成就和荣誉,李向秀自豪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她说:“是党的政策好,让公司有了腾飞的机遇,也让我有了成长的机会。”这几年,由于工作突出,她先后当选北京市劳模和全国劳模。

     

        2012年,她负责从美国引进边坡车技术,每天都会遇到技术交流、物料数据库信息传递、生产管理信息沟通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美时差,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仅技术邮件就发了3000多封,每天白天黑夜连轴转,这样的联络节奏持续了半年之久。连美国公司高管都在问:“李女士真的不需要睡觉吗?”

     

        李向秀笑着说:“我也不是铁人,怎么不累啊!但我既然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就要对整个项目负责,这就是责任。”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她又接到电话,10月23日,要上青海江克栋4800米的高原,对边坡清筛机进行高原试验。尽管她说“这次又会累得要死”,但眉梢间依然掩饰不住喜悦和兴奋。如果这次高原试验成功,将填补清筛机5000米依然保持作业效率的世界空白。

     

    以新作为传承“二七精神”

     

        中国高铁运行,维护很重要。

     

        铁路维护这行很艰苦。过去,国内的线路修理上至接触网、下至路基道床完全依赖人力完成,劳动负荷重、效率低、质量差。李向秀负责的边坡清筛机,作业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小时清理道砟1200立方米、维修线路4公里,有效确保了中国高铁的安全快捷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二七机车有限公司一直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在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和自身优势,开发出GM96型钢轨打磨车、BS-1200型边坡清筛机、BR711型多功能作业车等车型,推动了中国铁路维护保养的机械化、自动化。其中DF7G-E型机车成功通过欧盟标准认证,让“中国制造”的铁路机车首次打开欧盟市场,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前,二七机车有限公司正面临升级转型。曹宏晏表示,这些年,公司一线产业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新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这对于培养青年技术型人才、发扬工匠精神意义重大。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要想占领未来的制高点,就要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同时要为年轻人才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二七厂要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为契机,用新的作为寻求更大突破。”曹宏晏说,他们将以老厂区为核心,在规划保护利用百年历史风貌厂房建筑基础上,传承二七历史、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同时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打造二七厂科技文化创新城。

     

        (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