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4日 05版)
    农民在山东省郯城县田间劳作。新华社发
    夏光
    常纪文
    姜文来
    宋国君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星火村马林漾200亩菱角进入成熟期。新华社发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我眼中的历史性变革”圆桌对话】

        主持人:张蕾

        嘉 宾:夏光(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报特邀四位专家学者,就5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进行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

    生态兴则文明兴

        主持人:如何从现实需要与历史定位的角度解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夏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环境的作用上升到文明兴衰的高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紧密相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摆正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这样的生态环保思想定位下,我国确立了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环保工作理念,明确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环保工作方针,定下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化环保方法论,并提出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基于此,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渐成体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先后发布了数十项生态环保领域的改革文件。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有力推动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制度等改革方案,都是现实环保工作迫切需要的体制机制和基础制度。

        常纪文: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既是最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窗口期,也是最佳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窗口期,不容错失。同时,我国亟须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自发、自信、自觉地培育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保证环境与发展决策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与考核的真实性;通过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及与之配套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与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机制,走出环境保护监管监察长期不力的困境;通过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拘留、按日计罚等严厉的惩治机制,保证环境法律的充分和公正实施;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司法介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促进环境共治,使环境保护真正进入“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

    身边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了

        主持人:请您根据自己从事的工作与研究领域,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振奋人心的成就?

        夏光:近5年来,人们普遍感到,“身边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了”“环保越来越受重视了”“环保督察真的很厉害”……这些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许多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除了民众环境保护思想、理念和战略发生质的跃升外,通过经济绿色转型和国土空间管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明显改善态势。以空气质量为例,2016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0%、31.3%、31.9%。

        我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稳定性不断强化,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创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局面,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事业,迈向美丽中国打下了良好基础。

        姜文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在近5年来出现了“局部好转、整体向好、前景令人期待”的可喜变化。以水环境为例,绿色的种子已经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中开花结果。与2013年相比,2016年我国重点湖泊水质优良比例上升5.3%、重度污染下降3.5%。根据“十三五”环保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将达70%以上。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力图给我国的江河湖泊寻找到负责任的“河长”。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宋国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近些年逐渐凸显出来。目前,以焚烧和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提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决策,指出生活垃圾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源头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显然,这是科学并且符合世界潮流的。

        从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到同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目录,对复合包装物、电池、农膜等低值废弃物实行强制回收”;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再到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垃圾分类制度的决策已经落实为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鼓励各省(区)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地新城新区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

        主持人:5年来,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哪些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常纪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直面传统的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的现状,立足现实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针对制约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瓶颈因素,统筹谋划,加强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同年又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上述文件的框架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改革文件,涉及环境许可、环境金融、环境产权、生态修复、自然保全、生活方式、环境监测、环境审计、环境执法、环境责任等领域,覆盖全面,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各界普遍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成。

        夏光:通过经济绿色转型,重点行业污染减排效果明显。2016年全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并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截至2016年,共建成自然保护区2750个,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批准9个地区先行先试;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首批以福建、江西、贵州三省为试点;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区)建设,183个地区获得生态市县命名……以上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审时度势与高瞻远瞩。

        与此同时,通过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我国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也明显加大。至今,已开展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覆盖了所有省份,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没有解决的环境问题,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分批次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和专项巡查,成为环境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宋国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其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这是我国顶层决策机制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根本保障作用。

    为美丽中国愿景打下良好基础

        主持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姜文来:发展是硬道理,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发展的手段要兼顾环境,是对环境友好的发展。如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核心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拥有并享受美好的环境,是正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民众的最大福祉。绿水青山,赏心悦目;鱼游鸟翔,心情舒畅;水清岸绿,健康安全……绿色水利的发展已经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未来我们需要建立“绿色水利增添绿色福利”的长效机制,让绿色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

        常纪文:目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促进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成。这些成效得益于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党政同责制度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两大利剑的切实实践,得益于环境共治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全面均衡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措施只有落地并得到地方的积极响应,才能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今后,可以考虑对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措施进行全面评估,针对现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度构建的薄弱环节和体制、制度运行中的梗阻,加强体制优化、制度整合和机制创新,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不断取得更大的实效。

        今后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5年,是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5年,我们必须定好位,做好长远的设计和谋划。相信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道路、方法将进一步明确。在全局性、战略性的行动纲领指引下,一些改革措施将被巩固夯实,一些改革措施将被创新发展,一些改革措施将以点带面被学习推广。在这种大格局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以新的历史使命、精神风貌和动能动力,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人物肖像:郭红松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