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
10月9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洋溢着喜迎十九大的欢乐气氛。该院第十设计所的会议室里热气腾腾,关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区规划暨东航站楼建筑设计的讨论周例会正在召开。
“请大家畅所欲言,把新科技新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但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接地气。”主持会议的中建西北院副总建筑师安军开门见山。今年5月,中建西北院在全球多家优秀设计团队中脱颖而出,中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
西安是历史古都,文化积淀深厚。安军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提出把“长安盛殿、丝路新港”“汉唐风韵、城市华章”作为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及航空特点相结合,实现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枢纽的目标。
社会的高度关注,宏伟的目标,给院里年轻的建筑师们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安排,10月底要完成方案设计深化工作,因此大家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
36岁的辛力,最近好事不断。他的“一种装配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成果刚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运用该技术可以让未来的装配式建筑更加安全、经济、环保、适用。“我们院的使命是‘努力拓展幸福空间’,这需要很多新科技新技术来支撑。”辛力说。
此外,他还多了一个头衔——院结构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这是中建西北院在今年7月开启新一轮人才与科技工作系统性改革的部分成果。“正因为我们院有一批又一批的领军建筑师,才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高端人才培养不够等问题。我们要深化人才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新一代领军人才。”中建西北院董事长熊中元告诉记者,改革主要围绕人事、科技、经营三方面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方针。
像辛力一样,很多原来分散在各个设计所的优秀建筑师将组成各专业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目标,进一步增强整体技术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建筑师们的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中建西北院人事处副处长李勇说。
中建西北院副总建筑师秦峰已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此前,院内各个经营单位往往信息和资源不共享,效率不高。“如今通过试行项目制,广发英雄帖,一个大项目往往会聚了院内各个所的相关人才,做到了人尽其才。”秦峰说。
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对此,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深有体会:“一座建筑镜照着社会现象和人心,建筑行业要确立文化自信,展现出独特魅力和厚重底蕴。”他说,十八大以来,社会风清气正,建筑行业“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的现象减少了,一些部门的政绩工程也没有了。
触摸城墙千年的悠远脉络,历史的温度在此汇聚。穿越五千年,今朝更好看。站在西安南门城墙前,赵元超依然心潮澎湃,他主持完成的西安南门广场整体提升工程被喻为“城市心脏搭桥手术”。
改造工程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简单方式,凸显了南门城楼完整的天际线,保持了这座城市特有的表情,同时解决了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原本40分钟的车程,因为南门区域的3个隧道,现在只需6分钟就能走完。”西安市民张先生觉得很幸福。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赵元超郑重地说,“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本报记者 叶乐峰 张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