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水果搭上电商 残疾女孩脱贫

    ——记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李娟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见习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04版)

        李娟,198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23岁那年严重的脊髓空洞症让她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因为饱受疾病的折磨,李娟体重只有25公斤,她的胃部、肺部和肌肉都严重萎缩,全身也只有脖子以上可以活动。

     

        李娟的父母亲都是农民,家中的十几亩果园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2015年,家中的苹果丰收,可是因为大雪封路,外地的收货商被挡在了外面。看着堆积成山的苹果,父亲每天都唉声叹气,李娟也非常揪心。

     

        当时李娟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是家中安装宽带时赠送的,家人将触控笔绑在筷子上,这样李娟就可以用嘴叼着筷子操作手机。有了智能手机后,李娟注册了微博和微信账号,并且经常会在网上“冲浪”。她发现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卖东西。李娟马上提议,把家中的苹果放在网上试卖。

     

        李娟让父母用手机给苹果拍照,自己再从中筛选出几张,配上文案,就发布到了微博上。当时李娟的微博粉丝寥寥无几,可是,隔了一天,她就收到了第一笔订单。李娟对这个顾客印象非常深刻。“他是一位来自广东的爱心人士,平时就经常帮助残疾人。他当时买了10公斤苹果,还鼓励我一定要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她回忆说。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李娟通过网络卖出了1万公斤的苹果,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李娟也终于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2016年秋,家中的酥梨成熟了,李娟决定再次“触网”,通过微信、微博的平台来售卖家中的水果。从李娟家卖出的水果,每一单都保质保量,就这样,在李娟这里买水果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年底,李娟卖出了家中3万多公斤的水果,为家里增收了5万多元,他们一家也终于在2016年摆脱了贫困户的身份。

     

        “李娟不仅卖自己家的水果,还帮我卖了桃子和大蒜呢!”邻居欧素兰对记者说。原来,村里的人听说李娟在网上卖水果的事情后,都来找李娟帮忙。魏光明今年64岁,也是唐寨村的村民,在李娟的帮助下,魏光明总共卖掉5000多公斤的水果,以前总是担心销路的魏光明现在也不愁眉苦脸了。

     

        现在李娟的床头摆放着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原来,在砀山县电商协会的帮助下,李娟成立了砀山县娟秀电商公司,并注册了“祥澳娟”品牌的罐头。砀山县电商协会会长绳惠展说:“看到李娟如此自立自强,我们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帮助她。”

     

        为了帮助本地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砀山县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构建“水果+电商”产业结构,探索电商扶贫的新模式,在全县的60个贫困村里,每村都建成一个电商扶贫驿站。李娟就是唐寨村电商扶贫驿站的一员,在这里,李娟认识了很多残疾青年,臧立立就是其中的一个。1984年出生的臧立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我从李娟身上学到了自强不息,我要像她一样,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他说。

     

        “我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搭上了互联网电商产业的快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且还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和残疾人一起早日摆脱贫困,我感到非常满足,也深感幸福。”李娟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见习记者 李睿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