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留学只是国际化人才的成长起点

    作者:李通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15版)

        【环球教育评说】

        目前在美的338万国际学生中,77%来自亚洲,而中国学生人数最多。另有统计表明,截至5月共有超过36万中国学生在美求学。

        事实上,不只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中国留学生人数都排名第一。近年来,“走出去”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流行趋势,留学人数稳步增长。

        留学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诚然,我们不能简单以海外学习经历作为判断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但不可否认,海外交流学习已成为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国际交流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全球许多国家都在极力倡导教育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的教育合作项目,鼓励学生融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中,以培养国际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借助留学模式,中国也的确培养出了许多了解国外文化、熟悉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尤其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全面推广,对于熟悉国际事务、了解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通”型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升。那么,留学这种方式究竟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换言之,一个留学生距离成为国际化人才到底有多远?

        国际化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根据《留学美国:一场与自己的较量》一文反映的情况来看,恐怕大多数留学生距离成为国际化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中提到,留美中国学生要过课堂英语关、课程选择关和学习规划关,如果说英语关是开始非母语学习必须经历的困难,尚属正常外,课程选择和学习规划出现问题恐怕就是能力欠缺和目标不清晰的表现了。一个留学生开始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学习目标仍不清晰,对自己的专业还不了解,同时缺乏选择的决断能力和魄力,显然,这与“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人才标准相距甚远。

        文章还提到,有调查表明,过去一年,“学术表现差”及“学术不诚信”是中国留美学生遭劝退的两个主因。尽管遭劝退的人数在整体留学大军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但也足以说明,规则的意识在部分留学生心中非常淡漠。而这一点对于需要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来讲却是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奢求每一个留学生都能成为国际化人才,但必须正视上述种种“差距”。一方面,国内的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评价标准不要动辄以是否有海外学习经历来评判一个人的国际化程度或者水平。另一方面,许多热衷于让孩子出国接受教育的家长也应保持清醒头脑,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对他们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成才,家长须在详细了解目标学校、专业的情况下再送孩子出国,以免孩子在课程选择、学习规划这种基本的问题面前就“碰壁”。

        (作者:李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