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贡献这五年】
斯梅代雷沃市位于塞尔维亚中部,是一座有着10万人口的城市。虽然城市规模不大,这里却有着塞尔维亚最大的一家钢厂——斯梅代雷沃钢厂。现在这座钢厂已经改名为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来自中国的河钢集团让面临生存危机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发生了历史性变迁。
斯梅代雷沃市历史悠久,15世纪时,这里曾经是塞尔维亚的首都。从1913年开始,这里就有着前南斯拉夫规模最大的国有钢铁厂——斯梅代雷沃钢厂。从塞尔维亚首都往东大约行驶一小时左右,远远就能看到数根高耸的烟囱,那里就是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厂区。在当时,这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所以塞尔维亚人一般就用钢铁厂来代指斯梅代雷沃市,同时还把斯梅代雷沃钢厂叫作“塞尔维亚的骄傲”。
花开“一带一路”
2002年,美国钢铁联盟从塞尔维亚政府手中接手了斯梅代雷沃钢厂。但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经营管理等问题,2012年,美国钢铁联盟退出这个钢厂,并把钢厂的所有权交还给塞尔维亚政府。为了维持钢厂的运营,塞尔维亚政府不得不每年向钢厂提供补贴,但钢厂仍然连年亏损。塞政府一方面要拿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补贴钢厂,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欧盟对于塞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不当补贴”的指责,实在是内外交困。
不过,2016年,斯梅代雷沃钢厂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百年钢厂”。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向记者介绍了其过程。
于勇说:“河钢对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并购,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更是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钢集团紧紧抓住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期和国际产业资本重组的窗口期,确立“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客户”、建设“世界的河钢”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塞尔维亚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沿线国家之一,也是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出去的重点方向之一,在河钢收购之前,斯梅代雷沃钢厂多年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塞尔维亚政府也正在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寻求买家。可以说,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实现了企业经济行为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契合和有机统一。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河钢集团就开始对斯梅代雷沃钢厂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调研。除了了解斯梅代雷沃钢厂的经营情况、生产设施状态、员工情况,还摸清楚了塞尔维亚的相关法律、政府部门的诉求和意见以及欧盟对于塞尔维亚钢铁厂生产的产品的相关规定等。总之,是对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机会、风险以及历史包袱都进行了了解,保证这次收购的成功。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法人代表宋嗣海向记者介绍说,斯梅代雷沃钢厂长期处于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与上下游,也就是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的脱节,以及长期产能闲置所造成的管理涣散和生产效率低下。而河钢在欧洲自有的上下游交易平台以及现代化管理经验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短板。在具体实现收购的过程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河钢集团获得了来自国内有关部门以及我驻塞使馆的大力支持,而塞尔维亚政府也对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提供了很多协助。
中塞经济合作的典范
宋嗣海表示,最终做出收购当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决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当时的产能是每年200万吨钢材,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在2015年时每年的实际产量只有90万吨左右。而钢厂的员工则有5000多人。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谈判后,河钢集团决定,接收钢厂后保留所有的5000多名员工。同时,全面将生产线开动起来。2016年5月,在介入钢厂管理之后,河钢基于自身对于欧洲钢铁市场的预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重启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停产多年的2号高炉。
宋嗣海介绍,在2016年4月份的时候河钢已经看到欧洲钢材市场有回暖的趋势,所以果断决定要求从5月份起恢复双高炉生产。斯梅代雷沃钢厂一共有两台高炉,但多年以来由于销量问题一直是单高炉生产。现在一下子要恢复双高炉生产,难度相当大,人员、设备、材料、资金都是问题。但经过权衡,河钢仍然在5月启动双炉生产。到了7月,钢材、钢坯、热轧等产品的产量与上一年相比,提高了七成到八成左右。而与此同时,市场销售也稳中向好,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真正实现了产销两旺。所以从7月起,钢厂就大幅度实现了减亏。
自成功收购以来,河钢向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派遣了11批、累计近200人的技术团队,帮助斯梅代雷沃钢厂提升技术,解决在设备、信息化、工艺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截至2016年年底,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开始实现盈利,这个亏损多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成为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而且已经开始由政府补贴变成向政府上缴税收。
2017年,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计划将产量提升到200万吨,预计产值将达8亿美元,实现利润2000万美元。预计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的产值将达到塞尔维亚全年GDP的1.8%左右。同时,河钢还将投资1.2亿美元,对钢厂进行结构性改造,其中还包括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技术提升等方面,力争把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早日打造成为欧洲有极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中塞两国合作共赢的典范。
塞尔维亚当时的总理、现总统武契奇则在不同场合表示,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是中塞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这次收购不但解决了超过5000多工人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塞尔维亚的钢铁产业得以继续发展。
“中国人,你们真好”
在钢厂已经工作了近10年的员工尼克里奇激动地表示,中国公司收购钢厂后,大家第一是有工作干了,其次是工资、工作状态以及钢厂的出口都得到了提升,这令他这样一个老员工感到非常高兴。他介绍道,斯梅代雷沃钢厂是这个城市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企业,在企业里面工作的员工有5000多人,这些员工的家人加起来有2万多人,相当于这个城市五分之一的人口。钢厂从2016年被河钢收购以后到现在,员工不仅没有失去工作,工资还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河钢不但把斯梅代雷沃钢厂恢复起来了,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斯梅代雷沃市的发展。所以当地人谈起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无不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他还说,现在斯梅代雷沃钢厂里面,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在办公室、食堂,到处都悬挂着中国的五星红旗。这些旗帜是去年习主席访问的时候装饰上去的,但他们工人不舍得将这些旗子收起来,因为他们需要表达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还有一位在钢厂工作了3年的叫作亚丝娜的管理人员,也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她在斯梅代雷沃工厂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现在,她的薪水有了一定的上涨,关键是和中方管理人员在沟通上很顺畅。她觉得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希望,她的家人也因此高兴。
像尼克里奇和亚丝娜这样的钢厂工作人员只是众多充满对于中国企业感激心情的人的一个缩影。记者来到斯梅代雷沃市的一家咖啡馆,老板看到我,得知我是中国记者时,竟然说:“中国人,你们真好,你在这里喝咖啡我请客了。”
河钢在运营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过程中,坚持“三个本地化”原则管理企业,即资源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除了使用中国先进的技术来改造当地的生产线,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外,还将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带到塞尔维亚,让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员工感到很温暖。
宋嗣海介绍道,现在钢厂有专门的员工信箱,员工有什么不满,或者有什么建议,都可以直接与钢厂的领导层进行交流。河钢接手之后,对工厂的食堂、卫生间等设施进行了翻修,让一线员工每天要接触的场所焕然一新。钢厂还积极提高通勤班车条件,让居住在市内的工人可以更加方便地上班。
同时,钢厂的管理部门还非常关心员工的家庭,逢年过节都会到退休员工的家里去看一看,做一个“家访”。对于一些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或者是由于工伤而不能工作的,钢厂也会及时进行慰问,对这些家庭进行帮助。
除了关心企业内部的员工,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还不忘企业责任,积极为斯梅代雷沃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虽然接手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但钢厂已经做了很多有益地方的事情。比如,钢厂了解到斯梅代雷沃中学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就向中学捐赠了一批电脑和投影设备等,让当地的中学生能使用数字设备来学习。钢厂还主动为工厂周边的村镇修建了人行道路,为一些还没有通上自来水的小村供水,让他们喝上了自来水。钢厂还为当地的残疾儿童购买了大量的玩具,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快乐。在每年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钢厂还会给当地职工家的学童发放新书包,为他们购买文具等。
于勇说:“实践证明,中国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成熟条件。我们需要也完全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找到属于中国制造业的席位,发出属于中国制造业的声音。”
应该说,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案例,是我国大型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不但创造了经济价值,还创造了很多社会价值。现在的钢厂已经成为中塞两国间的重要纽带。习主席说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河钢集团在运营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过程中无疑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正如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所说:“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友谊是钢铁般的友谊。”而河钢斯梅代雷沃钢厂则将用他们的钢铁为这友谊继续添砖加瓦。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29日电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赵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