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

    方汉奇:

    把自己关在“热闹”的门外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10版)
    方汉奇 梅可摄/光明图片

        【新闻人物】

     

        他的教师之路从1951年开始,轨迹很简单:上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他教授新闻史。接触过新闻的人都知道,尽管新闻有着聚光灯下的热闹活泼,但“治史”又是另一回事了。他把自己关在“热闹”的门外,坐起了冷板凳。这一坐,就是60年。

     

        他就是被誉为新闻界“泰山北斗”的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

     

        他事业的起点是从“集报”开始的,他的学生,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润泽告诉记者,“方先生收集的报纸原件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种(5000余份),还有不少是海内孤本”。他从中细细疏理出新闻史的脉络,记录新闻纸上烙下的民族悲欢。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新闻史体系刚刚开始构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史学者,他筚路蓝缕,走出一条艰难拓荒之路。前人留下的资料短少且有疏漏,他的每本书都“披阅数载”“增删数次”,他考证了中国第一份报纸起源于唐朝“开元杂报”,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订正前人的错误达200余处,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编撰过程历时20年。

     

        他提拔后学,为了新闻史学承继,20世纪80年代,他三次去学生尹韵公的宿舍,劝说他继续深造。今天,尹韵公已成为新闻传播学专家,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他使用微博、微信,还自创句式和粉丝互动,乐在其中。

     

        他获得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颁奖词是“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发言中,他回避了溢美之词,说到前辈的提携、老师的鼓励,并没有谈到自己,他说,未来他还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