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位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他从教37年,至今仍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他以思辨创新为乐,将思政课变为盐工院的“爆款”课程;他倡导特色化教学,教育部委派专家对他的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别出心裁,效果尤为突出”。
他就是学生们口中的“老马”——马新民。多年来,他投身思政课改革,让思政大道理入耳更入心,使思政课成为学生们的精神乐园。
推陈出新 让课堂“活起来”
“《战狼2》中,冷锋并没有抛弃非洲的被困民众,而是选择带他们一起走,这正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大国形象。”在课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上,马新民以电影《战狼2》为切入点,将新鲜生动的时事内容融于教学情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式教学会让他们反感,而把当天的时政要点与思政课联系起来,会最大限度保持对政治课的新鲜感。”
马新民思政课课堂上有个固定环节《马言》,每节课他都会以一个社会热点入手,引出主题。“为了知道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老马硬生生逼着自己学习刷微博、玩微信,现在他玩得比年轻人还熟呢。”马新民的同事王如明告诉记者。
除了《马言》,马新民大胆创新,全面推行以个人姓氏命名的栏目教学,还推出如《马眼天下》《下马威》和《天马留香》等特色栏目,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马老师讲课趣味横生,每节课都座无虚席,有时还得早来占座呢。”学生周蕾说,上他的课,想走神都难。
因材施教 让专业与思政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以工匠精神融入未来的工作岗位,是马新民的一块“心病”。
“专业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要无缝对接。”在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拜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后,马新民意识到思政教师要补齐自己的短板,敢于在专业领域“班门弄斧”。“以思政课平台展示专业前沿动态,才能创造一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生态圈’。”
“发动机核心技术缺失,进而成为中国重卡技术发展的瓶颈。”在给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上课前,马新民“恶补”了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课上以国内外技术的差距为基点,运用案例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将中国梦、汽车产业、爱国敬业等内容与中国外交有机结合。“马老师的课既让我们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重塑了大家技术报国的信念。”学生张鑫毅说。
以身作则 度人先度己
“思政课教师就像太阳一样,要想照亮别人,首先得自己发热。”竭尽全力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是马新民一直坚守的信念。
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马新民号召学生们一起长跑、打羽毛球。50多岁的他,时刻精神饱满,还经常参加校运动会。“以前,我们没事就喜欢打游戏,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和‘老马’一起运动,每天都有新目标,可有意思了。”
临近退休,马新民没有选择安逸度日,一如既往地承担起草思政课教改规划、主办大国工匠展览、编录教学竞赛视频等工作。
此外,他还执着于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成果,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职业忠诚传递好“最后一棒”。2013年以来,马新民投身于主编思政教育系列丛书,目前《大学视野》已经出版,《大学仁人》书稿也已经完成。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大学先知》的书稿材料以及相关实践指导手册,这是他新的工作方向。
“思政课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社会担当,承担着宏大的历史使命。”马新民说,“我们培养的是大国工匠,他们是未来与希望,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要一直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松懈。”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