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戏海扬帆 共绘大美

    ——记二〇一七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谢中国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2日 09版)

        9月11日晚,广西南宁民歌湖水上大舞台华灯璀璨,歌舞飞扬。一场别开生面的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大联欢晚会,为本届戏剧周画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一周,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24个优秀院团、42场优秀剧目荟萃南宁,709名中外艺术家和演员倾情演出,为市民献上精彩的戏剧艺术盛宴。

     

        今年是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举办5周年。本届戏剧周围绕“丝路起航,戏海扬帆”的主题,首次实现全部东盟10国戏剧艺术家集体亮相,还首次举办中国-东盟艺术院(团)长高峰论坛、中国-东盟优秀艺术家演出团联合展演等,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力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

     

    共享戏剧艺术盛宴

     

        9月6日,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文化厅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拉开帷幕。开幕大戏——大型邕剧《玄奘西行》以玄奘西行历险、天竺求学、载誉荣归三个段落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高僧形象,展现“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脉络,引发东盟各国嘉宾和本土戏迷的共鸣。

     

        传统戏曲与异域风情交相辉映。9月7日至10日,除《玄奘西行》外,青海大型藏戏《松赞干布》,泰国历史剧《罗斛王国》等其余41台优秀剧目分别亮相广西音乐厅、邕州剧场、明星剧场以及广西艺术学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平均每天10余台不同风格、独具异域风情的剧目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惠民展演。这是历届戏剧周展演剧目最多的一次,也是全区极少的中外优秀剧目荟萃一地演出。

     

        本届戏剧周还邀请了越南、柬埔寨及国内多位知名艺术家举办个人艺术专场演出,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打造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戏剧的“金色殿堂”。

     

    共铸戏剧交流品牌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连续成功举办,2013年,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拉开了大幕。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唯一省会城市,南宁更自觉地承载起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5年间,94个国内外艺术团相聚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举办戏剧展演活动150余场,观众达10多万人次,多国使领馆代表参加活动。5年来,戏剧周充分发挥“戏”的优势,为“一带一路”人文建设合作共赢积极贡献力量,逐步成为享誉国内及东南亚的艺术品牌,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东盟国家的前沿窗口。

     

    共绘戏剧合作未来

     

        一湾相挽十一国,戏海扬帆正当时。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走过精彩的5年,如何在下一个“黄金5年”加强戏剧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各国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9月7日举行的“中国-东盟艺术院(团)长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上,来自东盟10国及国内有关单位、高校的领导及专家等,就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5年来首次举办的圆桌会议。

     

        9月8日还举办了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国际学术研究会。来自国内及东盟各国的专家学者就东盟各国戏剧的特点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观点。

     

        南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宁表示,经过5年精心打造的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的平台效应正逐渐体现,相信下个“黄金5年”,中国-东盟的人文交流尤其是戏剧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成果会更丰硕,将为推动“一带一路”人文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南宁9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谢中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