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组团式”援藏为藏区教育添希望增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王榕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8日 09版)

        8月底,4岁半的女儿就要开学了。这天天亮,孙贤发叫女儿起床准备送她回武汉。女儿猛然坐起来,拉着他的胳膊:“爸爸,我不回去,我要留在拉萨陪你!”闻言,妻子和孙贤发都红了眼圈。这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孙贤发援藏以来最难忘的一天,却也是援藏800名教师普通一天的开始。

     

        来自湖北的体育教师袁焱援藏已经3年。“2014年假期我到西藏自驾游,就有了援藏的想法。”这次机会,他成为拉萨实验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来西藏时他孑然一身,现在孩子已经5个月了,西藏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因此,他给孩子取名“袁藏”。“我们在西藏,缺氧,不缺精神!”袁焱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藏区校园,记者看到各种社团活动照片。穿着西藏传统服饰,跳着时下最流行的啦啦操,孩子们脸上的笑很温暖。“之前藏区学校没有社团活动,是援藏老师给西藏孩子带来了社团活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校长赵隆颢告诉记者,组团援藏以来,学校开齐了审美课程、健美课程、人文课程和科技课程。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各援藏教师团队和受援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专业结对、学科帮扶等多种方式,实行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等方式,提升本地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2016年毕业的陕西师大免费师范生丹增顿旦是山南三高的高一物理教师。刚到学校时,他拜一位湖南老师为师。“他一周听我一节课,我听他两节课,针对课程安排和备课内容,他会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模式下,丹增顿旦对学科知识点衔接等方面有了更深的领悟,并获得山南市学科教学一等奖。有了自信的他对记者说:“西藏教育的未来在我们身上!”

     

        2016年,教育部等4部委做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决定,17个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的800名援藏教师全部到位。在山南一高中援藏的湖北武汉江汉教育局项耀明的评价是,藏区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各省的援藏时间、机制和管理都不一样,时间就有1到3年不等,考虑到初高中的学制,建议统一为3年。”山南一高校长王与雄说。

     

        一位带队教师认为:“边疆教育不仅是民生,还是国家战略。”为使组团式援藏的机制长效化,他们希望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部门援藏干部选派计划中;将教育援藏人员纳入各省市援藏工作总领队管理视野,与其他对口援藏人员统一管理。另外加强区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加大同各对口援助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援藏管理人员任职、援藏教师的职称评聘有序落实,确保非三年期援藏人员的轮换工作按期落实,确保区内派出培训工作的顺利对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王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