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坦赞铁路精神”这样诠释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6日 14版)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至今已经过去整整50年。

     

        在非洲大陆阳光炙热、野兽横行、疾病肆虐、地质构造特殊、物资供应缺少的艰苦条件下,5万余中国人跨越万里、历时8年,成功建成坦赞铁路,诠释了当时情境下的“坦赞铁路精神”。50年之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走向海外,相互尊重、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坦赞铁路精神”仍然具有独特价值,中非合作又有了新内涵。

     

    坦赞铁路是一条“友谊之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皮里姆波希,与赞比亚既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1975年6月7日全线铺通,同年10月23日全面建成并试运营。1976年7月14日正式移交给坦、赞两国政府。

     

        坦赞铁路从勘探到竣工整整花了8个年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困难的中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实际造价一增再增。

     

        坦赞铁路修建过程中,中国政府提供了9.88亿元人民币无息贷款,并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参与建设,发送各类建设物资100多万吨。

     

        1969年6月21日,刚刚大学毕业的杜坚作为翻译远渡重洋奔赴坦桑尼亚。这位后来成为中土公司副总经理的坦赞铁路人,38年的职业生涯中有超过30年在为坦赞铁路服务。

     

        当时,杜坚夫妻两人虽在同一条铁路上工作,却服从工作需要分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难得相见,甚至多年把女儿寄养在国内同事家。“我们这批人,真的是把青春、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的建成,是中坦赞三国人民智慧、友谊和力量的结晶,因此人们又称坦赞铁路是“友谊之路”。1954年出生的坦桑尼亚人Lemo曾经在坦赞铁路上工作了33年。他回忆说,当时,他和很多中国人都是邻居,经常相互串门。有一次,自己的孩子生病,他的中国朋友顾不上休息,把孩子送到了医院。这件事让他几十年后仍然印象深刻。

     

        坦赞铁路的建设让新中国在非洲大陆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坦赞铁路建设中的1971年,“非洲兄弟们”把新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曾参与过援建坦赞铁路决策过程的赞比亚前外交部部长姆万加说,成千上万的中坦赞人民在坦赞铁路建设过程中付出艰辛和努力,其中很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他们的汗水和鲜血不会白流,赞比亚人民永远对他们深怀感激。姆万加曾任赞比亚驻联合国大使,谈到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往事,他兴奋地说,是他代表非洲国家第一个在联大发言,欢迎中国代表团。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非合作再掀高潮

     

        坦赞铁路建成后,这一故事并没有终结。

     

        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铁道部援外办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土木工程公司。至今,中土公司仍受商务部委托,派出专家组,承担着坦赞铁路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

     

        据中土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明介绍,坦赞铁路从考察、施工到技术合作50年来,累计运送货物3000多万吨,运送旅客4000多万人次,为赞比亚铜矿出口提供了新的出海口,为坦桑尼亚西南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条自由之路的建成,带来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经济发展、交流往来、贸易增加。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世界回响,中国与非洲各国铁路产能合作进入又一波高潮。

     

        2016年10月,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亚吉铁路从投融资、技术标准到运营管理维护,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这条铁路的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首次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如今,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以及多条正在筹划建设中的铁路在非洲大陆筑起钢铁长城,在中非友谊的画卷上,继续诠释着“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坦赞铁路精神”。

     

    “走出去”时代更需弘扬“坦赞铁路精神”

     

        轨枕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字样,列车上印着“中国北车”标志,坦赞铁路局办公室墙上挂着中、坦、赞三国领导人的照片……如今,坦赞铁路上丰富且带有历史记忆的中国元素,仍能让人感受到中非友谊的世代传承。

     

        为了体会“坦赞铁路精神”,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宋涛专程坐了一趟坦赞铁路的列车。在他看来,20世纪70年代,在交通、技术条件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人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建造出如此高质量的工程,堪称奇迹。

     

        “异国青山埋忠骨,往昔峥嵘今犹酣。”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西郊的中国专家公墓,69位因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工人长眠在这里。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时专程来到中国专家公墓凭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和坦赞铁路一样,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心中。”

     

        坦赞铁路建设过程中留下的珍贵文物,连同历史照片1550余张、工程技术资料350余卷,以及上千件各类文史资料和实物,一直存放在中土东非有限公司坦赞铁路基地大院,以记录这段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让“坦赞铁路精神”永励后人。

     

        坦桑尼亚前总理萨利姆曾表示,让后人了解坦赞铁路、了解中非友谊的历史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非洲国家的使命。拿坦赞铁路来说,它很不平凡,是承受巨大牺牲,包括人员的牺牲才建成的。中国人和非洲人都要知道这段历史。

     

        如今,中国企业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铁路建设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国际名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行为也代表着国家形象。为此,在中土公司董事长袁立看来,今天我们谈弘扬“坦赞铁路精神”,除了延续传统友谊,更需强调企业对于国家的责任。

     

        (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