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一本读不完的书”

    作者:汤锐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1日 16版)
    图片为资料图片
    图片为资料图片

        金波先生是国内儿童诗坛名家,这自不必多言,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两次“变法”,一次是50岁以后开始写童话、写散文,一次是80岁以后开始写中长篇小说。这事每每都让我联想到另一个人,画坛鬼才黄永玉,90岁时,黄老开始写长篇小说,并且抱怨道:“看来100岁以前都没得玩了!”这话令我从头震撼到脚。

     

        当一个人在耄耋之年兴致勃勃地尝试做一件全新的事情,老实说,那绝对与功利无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如此旺盛不衰的创造力和“玩儿心”?

     

        我认识金波先生很多年了,从研究生毕业到出版社做儿童文学杂志编辑开始,先认识了他的诗,然后认识了他的人。后来,在儿童文学界的很多会议及活动中都能相遇,就渐渐熟络起来。金波先生儒雅谦和,没有大诗人的架子,永远慢声细语、笑眯眯的,就算是阐述不同观点,也娓娓道来,不会剑拔弩张。

     

        记得2008年在济南召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研讨会”上,与会者对于当时还是新鲜事物的图画书看法有分歧,有一种观点是图画书中的文字作用大于绘画,然后金波先生面带微笑的一段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意是:优秀的图画书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即使拿掉歌词,其旋律依然优美动人。

     

        金波先生性格谦和而温雅,颇得圈内诸多大小朋友亲近,于是乎隔一段时间便会相互招呼着到其寓所附近的饭馆吃个饭,聊聊天。在那些友情饭局上,一些不起眼的琐屑小事无意中却驻留在我的记忆里。

     

        譬如,每次进了饭馆,朋友们往往毫不客气地将菜谱塞到金波先生手里:“您点,您是行家。”点菜是件颇为费脑子的事情,食客中亦不乏年轻小字辈,但好像谁也没觉出有什么不妥,金波先生也不推辞。这几乎已成了惯例,因为朋友们公推金波先生为美食家或美食卧底,那条街上的饭馆他几乎偕夫人吃遍了。

     

        还有一次,台湾的桂文亚女士来京造访金波先生,友情饭局之后,送她回住处的路上,桂女士得意地掏出一个制作精巧的葫芦给我看,说是金波先生送给她儿子豆豆的礼物,摇一摇,里面发出清脆悦耳的虫鸣声,原来是蝈蝈儿。

     

        我第一次看到一只夏虫的公馆如此豪华,不由感叹诗人真会玩。甚至在金波先生家里,我还看到一只“长”了一弯优美天鹅颈的葫芦,简直是一枚精美的工艺品,正当我惊呼自然界竟如此“鬼斧神工”之时,金波先生笑着说:“什么鬼斧神工!那是我做的。”

     

        在为《金波论儿童诗》一书写笺评的时候,我曾想过,文学创作各体裁中,诗歌无疑是最直接呈现作者个性气质的一种,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与其诗风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像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爱美食、爱蝈蝈、兴致勃勃制作天鹅颈小葫芦的人儿,必有着细腻入微的神经触角,随时随地探寻和感知着自然万物中一般人熟视无睹的美。像《流萤》《小鹿》那样晶莹剔透的诗,是只有一颗精致玲珑的心才写得出来的。

     

        金波先生所崇尚的诗歌“音乐美”“格律美”,也是与他那种乐观温和、不急不躁的慢生活风格相匹配的,很难想象那些性情过于汪洋恣肆、生活品位不甚求精致典雅的人,能写出十四行诗来。

     

        金波先生的友情饭局上有一位有趣的常客,著名儿童小说家张之路。说他有趣,一是因为他总带来有趣的聊天话题,二是人少时,他便会跟金波先生一起把饭局变成改稿会,对各自正在写作中的半成品交换意见,互相帮忙,出出主意,解解扣儿或改改标题什么的,知无不言,坦诚相见,“头脑风暴”之间也会轻松愉快地天南地北离题万里。

     

        我有幸见证了好几次这样的餐桌改稿会,乐得做“吃瓜群众”,有一搭没一搭地插话,出点儿口无遮拦的馊主意,他们也不见怪。有时连我也深受氛围影响,感叹早知道写小说、写童话这么好玩,我就不写评论了!上过餐桌改稿会的半成品,仅我模糊记得的,就有张之路的《替身》《千雯之舞》《小猪莫跑跑》,金波的《婷婷的树》,以及他俩合作的《古城墙上的圆月亮》等。

     

        已故童话作家孙幼军先生八十寿辰时,桂文亚特意千里迢迢从台北飞来,为老友张罗了一场庆生宴,金波夫妇、葛冰夫妇、张之路、孙建江、葛竞、梅杰等齐聚一堂,曹文轩托人送来了一个祝寿大花篮。

     

        饭局的高潮,金波先生拿出了一件特殊的生日礼物。那是一首20年前孙幼军为金波的诗所作的和诗——《咏台灯》:

     

        “耐得住案头的孤独/不在乎顶着的是破伞还是桂冠/什么时候都有柔和的光/什么时候都有无声的暖/一支燃不尽的烛/一本读不完的书”

     

        20年后,金波先生用毛笔将这首和诗抄写在宣纸上,又回赠给了老友。一件穿越时光的礼物,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一笔苍劲有力的书法。两位才华横溢的儿童文学大师,联袂写出了一段情意深重的佳话,在场之人无不为这数十年风雨沧桑的情谊嘘唏不已。

     

        最近,金波先生和夫人搬到望京那边的新居去了,由于距离遥远,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最近收到了他主编的一套原创自然散文丛书,其中就有先生去年新写的一本《昆虫印象》,我很欣慰,敢情他又独辟蹊径了啊!然后忽然想一下:“哎,金波先生的新小说写得怎么样了?”反正我相信,他的创作之路还很长很长。

     

        汤锐,儿童文学评论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