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报道】
“纵观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实体书店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实现了12.3%的同比增长,但实体书店渠道同比增长率为-2.23%,出现小幅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书店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体码洋为701亿元,其中实体书店渠道零售码洋336亿元,网上书店渠道零售码洋365亿元,网店渠道零售码洋首次超过实体书店。”在2017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上,黑龙江省图书音像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张琳的这席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深思。
8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1座城市新华书店负责人和50余家出版社代表齐聚上海书展,为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全国实体书店发展“把脉”。
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成立80年来,新华书店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阵地,始终与党的事业共命运,与人民的需求同呼吸,在我国文化建设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但是,在新形势下,新华书店也面临着挑战。
“在人们印象中,新华书店千篇一律,陈旧老气。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到书店消费,而是不愿意到过时的书店消费和社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周慧琳分析,“近几年,一大批新华书店在市场竞争当中发现机遇、调整定位,深入挖掘阅读本质特征和内涵体现,打造特色书店,成功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
张琳介绍,龙江新华集团颠覆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创新开办果戈里书店,在书店开设阅读、休闲、娱乐、讲堂等体验区,引进文创、典藏、餐饮以及休闲娱乐等项目,打造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推进龙江新华由简单的图书经销商向文化服务商转型。在果戈里“品牌效应”的带动下,目前该省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等10个较大规模的书城以及富锦、抚远等10家县级书店已完成了升级改造任务。
实现“一区一书城,一街一书吧”的文化布局,是深圳新华发行集团致力实现的目标,该集团总编辑陈新亮介绍。自1996年深圳书城罗湖城开业以来,深圳已建成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宝安城4座书城以及遍布在全市街区的27个书吧。其中开我国24小时书店先河的中心城24小时书吧,已连续营业8万多个小时,成为深圳人心中的“灯塔”。
“未来的书店,一定是时尚的、科技的、温情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是一个城市的最美空间和地标建筑。”周慧琳强调,“各地实体书店要利用好政府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利好政策,推动实体书店焕发新的生机,擦亮新华书店这个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用颠覆性的理念做书店
一个月前,“网红”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开展“共享书店”的经营尝试,让它再次吸引了业界和全国读者的目光。
“从7月16日到今天,数据显示我们的书店周均客流量增加了53%,超过12万次借还,复借率达63%。更加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实体书店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增长,共享模式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介绍。然而,在一家书店实现“共享”经营,并非该集团的最终目标。在消费者阅读方式和购买行为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皖新集团拟通过“阅+”数字平台的建设,打造一个集图书发行、终身教育、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数字传媒集团。
有感于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和图书借阅点服务空间不足、服务时间错位、供给与阅读需求不匹配等全民阅读服务的“痛点”,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从阅读需求诞生之时起就进行流程创新的“智能书店”。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利介绍,“智能书店”通常由一个智能主机和几个智能书柜构成,最多能容纳700多本书,能实现读者注册、图书陈列、图书推荐、图书预订、图书购买、数字阅读和开放式借还等全自动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实体书店网点建设和新零售业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翔介绍,当前该公司正融合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书籍经营与教育产业相结合,获得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实体书店应全力谋变。从业者唯有积极探索,实现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转型升级,才能让实体书店真正走向繁荣。”李翔说。
(本报记者 韩寒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