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1日 星期五

    增强理论自信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于远檀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1日 02版)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依靠扎实有效、持续不断的理论建设,增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理论建设的丰厚基础,突出了创新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明确指出了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关键点和着力点,确立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和理论引领。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局势的复杂性挑战性、面对问题的独特性深刻性前所未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没有定型的模式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套,理论创新的需求格外强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历史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切实增强理论自信。

     

        对理论的坚定自信,是道路、制度、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引领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中国实现了历史性巨变,这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坚定信念,理论无论怎样前进、怎样创新,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老祖宗不能丢;是对这一理论来自实践、符合规律、经受检验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历史进步,充分表明指导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是对这一理论服务人民、扎根群众的坚定信念,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是对这一理论生命力、创新力的坚定信念,充满生机活力、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推动党的理论建设日益发展,推动党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依靠理论、创新理论、运用理论,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在各种思潮碰撞冲突中,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理论自信,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党的理论建设再上新台阶,理论创新开辟新境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然需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时代变化日新月异,思想更新不断进行;实践发展生机勃勃,理论创新应势而生。理论如果落后时代步伐、滞后实践需要、脱离群众愿望,不仅不能满足实践要求,而且还会阻碍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适应实践新要求的理论新成果不断产生,而不断前行、富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始终保持开放性创新性,而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新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确定这场伟大斗争的性质、内涵、对象,正确指导这场伟大斗争的顺利开展,确保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全面胜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把握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担当起领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如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并接续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关系到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现实课题、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描绘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擘画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世界贡献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走向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坚定,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不断巩固,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不断凝聚,我国和平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生动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确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国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谋划未来发展的依据。我国社会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同时,要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从改革开放前的较低水平、改革开放后的中等水平,发展到现在和今后30年的中高水平,进入初级阶段的增质升级期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期。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7·26”重要讲话中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要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创举,继续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成功范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交上一份“赶考”路上的优秀答卷。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勇于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是推动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所要科学谋划的重大课题,是引领承载着伟大梦想航船破浪前进的时代使命。

     

        (执笔:于远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