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技】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精确控制合金纳米粒子的合成过程。紧随其后的8月1日,日本京都大学宣布,该校iPS细胞研究所利用患者自身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进行药物研究取得突破。连续两项重大科研突破在短时间内陆续宣布,引起了日本国内和世界的广泛关注。
日本一直以来在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技强国”成为日本的国家名片绝非偶然。日前,日本内阁会议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7》,重点论述了日本未来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方向,值得我国关注和借鉴。
1、《综合战略2017》延续的重点任务
——超级智能社会5.0
在日本科技战略规划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内阁府综合科技创新会议每五年公布一期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确定科技发展五年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方向后,更多是依靠内阁府每年发布的《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以下简称《综合战略》),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指导方针下的年度重点计划和具体实施。
自2012年第二届安培内阁政府成立以来,《综合战略》成为日本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予以推行。可以说,《综合战略》在规划地位上虽仅次于《科学技术基础计划》,但却更能体现日本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具体思路和改革举措。
2016年1月,日本公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年)》。之后,内阁会议于2016年5月通过《综合战略2016》,于2017年6月通过《综合战略2017》。《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超级智能社会(Society 5.0)。
所谓超级智能社会5.0,是指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即“通过最大限度活用信息通讯技术、融合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把给每个人带来富足生活的‘超级智能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形态,并使之成为共同目标,通过深入实施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超级智能社会5.0,把日本建成世界领先的‘超级智能社会’。”
2016年与2017年《综合战略》均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设计具体改革举措。《综合战略2017》针对超级智能社会5.0制定的主要举措有:(1)在全民参与基础上推进官产学一体化,重点激发年轻研究人员及风投企业的积极参与;(2)通过加强基础技术、推进实施“关联产业”等相关措施,实现各部委的措施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一体化贯彻实施。通过“战略创新创造项目”协调各部委措施的方向性并逐步推进;(3)向全世界宣传、分享超级智能社会5.0理念,构建大数据平台支撑知识型社会。
2、《综合战略2017》新增的重点任务
——“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官民共同投资”
虽然《综合战略》依据《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进行具体战略布局和规划,但并不完全拘泥于《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新的时期也会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对战略重点进行优化调整。《综合战略2017》除了超级智能社会5.0这一传统重点任务之外,将“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官民共同投资”作为新的重点任务进行布局,符合公私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国际趋势。
根据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指标2016》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企业之间的研发经费流动量较大,但是企业流向大学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的横向研发经费极少。《综合战略2017》推出三项创新政策举措,旨在密切产学研之间的创新合作,以实现《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设定的“到2025年实现企业对大学、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等投资增长三倍”的发展目标。
第一,设立“推进费”,以政府研发投资带动民间研发投资,并争取预算保障。
设立“科技创新官民投资扩大推进费(暂定)”(以下简称“推进费”),并在内阁综合科技创新会议之下设置“科技创新官民投资扩大推进费目标领域探讨委员会”,指定研发投资目标领域。内阁府意图通过筛选、评价各部委提交的政策提案,将具有目标领域针对性的政策提案作为推进费的实施对象,借此引导各部委的政策侧重。2018年主要针对(1)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大数据等网络空间基础技术;(2)机器人、探测等物理空间基础技术;(3)创新防灾、减灾技术及建设、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技术三大目标领域进行重点培育。这项举措需要内阁府能够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得到经济财政咨询会议、财务省的财力支持,以保障实施推进费的预算规模。同时,内阁府期待能够通过该举措,以政府研发投资为杠杆撬动民间研发投资,与“战略创新创造项目”相互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第二,扩大研发投资的相关制度改革。
(1)针对大学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进行改革,强化开放式创新,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促进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产学合作。(2)为有效吸收外部资金支持,创新多种手段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例如,密切与校友会、同学会的联系,探讨建立易于捐赠的制度体系,减轻捐赠负担,着力培育捐赠文化。(3)推动高校及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创业投资型企业的发展,形成知识、人才、资金的良性循环。通过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主体实现技术源头与市场需求间的有效匹配和对接。同时,对价格竞争力较弱的创新技术,运用政府采购方式推动成果转化,培育扶持中小、风险型科技企业。(4)此外,重视地方科技创新,强化地方高校、国立研究机构与地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产学官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第三,以客观依据为基础,有效扩大官民共同研发投资。
为有效利用政府研发投资、吸引民间投资,提高官民共同投资的实施效果,对研发投资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可视化”评价,构建和活用能够提供重要政策课题判断素材的“证据系统”,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根据《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探讨相关指标,跟进和公开相关数据,依据客观数据实现创新政策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良性循环。
3、政策评价
为落实《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战略》虽然都将实现超级智能社会5.0作为核心战略目标,但相比《综合战略2016》,《综合战略2017》将“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官民共同投资”单独拿出作为重点任务,不得不说这是日本政府意图推动本国科技发展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日本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科技领域政府研发投入低迷,阻碍了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日本政府在急需扩充政府研发投入的同时(2020年政府研发投入额实现4兆4千亿日元),也越来越重视撬动民间资本投资研发领域。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提高研发领域官民共同投资的积极性,实现科研经费强度达到GDP占比4%的硬性目标。
但是,由于日本各部委在业务上的独立性较强,且各部委和内阁府的预算均由财务省审批,内阁府对各部委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内阁府此项举措能否在各部委的政策制定中形成真正的带动效果,并进一步带动民间资本投资科研领域还有待继续观察。同时,日本政府的此项举措对我国今后仍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发展方面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就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首先,我国研发费用投入的整体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但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偏低,2013年刚刚超过2%,2014年也仅为2.05%。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经达到2.26%,2014年更是上升到3.87%。
其次,日本的基础研究在整个研发投入中的占比一直维持在13%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基础研究在研发投入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上下,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即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在《综合战略2017》中,日本政府仍然强调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将基础研究定位为“创新源泉”,呼吁官民共同加快对基础研究的投资。
日本政府长期重视研发投入,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2010年之后更是将强化基础研究作为科技领域的长期发展战略等政策导向。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科研院所、民间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各取所长、密切配合、系统推进。比如,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提出要将基于研究人员内在动力的纯学术研究,创新产生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在更广泛领域内提升创新产出的可能性。从挑战性、综合性、融合性以及国际性的角度,推进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能够承担社会需求。同时,对于仅仅依靠企业无法完全实现的未知领域,以及需要不同领域协作、不同学科融合进一步推进的基础研究领域,由政府层面制定政策战略,进行满足国家整体发展需求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而此次《综合战略2017》中,又从强调民间企业积极投入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研究的角度,促进基础研究发展。
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不断探索、创新、实施推动本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策略,并逐渐形成研究人员兴趣驱动型、政府战略驱动型、产业需求驱动型“三位一体”的基础研究系统推进模式。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系统推进模式对不断提高日本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础研究推进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我国尚处于科技领域追赶阶段,日本一直以来的发展经验,应该使我们更加坚信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基础研究,从而产生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源泉,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慧敏 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