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民健身】
自从迷上“暴走”之后,40多岁的林新感觉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从“宅男”到“暴走一族”的角色转换带给他的不仅是两年多40余斤的减重,还有越来越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和林新一样发生变化的中国人正在逐渐增多,全民健身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急速增加的群众体育赛事、电子设备上丰富的运动App、被跑友们“霸占”的微信运动封面、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民间体育社团等都见证着改变——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引领下,日常参与健身的群体越来越多。
8月8日,当第一缕晨光照向大地,第九个“全民健身日”来到每个人身边。迎着朝阳,每一个街心公园里,每一块空地广场上,或是健步走,或是广场舞,人们的健身意识由觉醒变为自觉,健身场所由因陋就简变成就近就便,健身服务从互帮互助转为科学指导,健身成果将宏大叙事化为润物无声的生活“必需品”。
“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首次对接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的目标,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相继出台,进一步细化深化了作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工作。其中,《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从医疗卫生服务和体育健身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标志着“全民健身”进一步转型升级,“健康中国”展开了新的蓝图。
“今天,你运动了吗?”成为一个值得国家回应、全民响应的好问题。
“我小时候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德智体美劳’都要至少达到良好。”在北京打拼的白领萧伦说,“现在工作了,结婚生子了,我觉得身体是生活与工作的基础。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来说,也要更加全面,而不仅仅是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我和亲朋好友都愿意尝试更多的体育项目。”
相比以往社会把全民健身更多理解和定位在体育系统、体育行为,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全民健身将更加突出一个“全”字——这是一项社会范畴的工作,以融合的方式推动,使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卫生等专业领域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健康中心下移,将全民健身作为主动健康的手段,成为《计划》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发力点。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容易引发亚健康和心理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居高不下,持续的锻炼不仅能改善身体的内平衡,而且能调情绪、减压力、强意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体育变身“魔术师”助力供给侧改革
河北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市场总监赵琼的烦恼从苦涩变成甜蜜。云顶滑雪场从2013年起开始举办面向6到9岁孩子参与的滑雪冬令营,当时得四处找学校,通过打包促销的方式吸引孩子来滑雪。2015—2016年有300多人报名参加。2016—2017年冬令营的价格上升到8000多元,可报名人数却猛增到2800多人。几乎比上年翻了10倍。
赵琼“甜蜜的烦恼”是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中国冰雪运动由冷转热的一个注脚。
当《计划》明确将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放在显著位置并作出具体要求时,体育悄然变身“魔术师”助力供给侧改革。正如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所说:“过去,我们的全民健身只讲简单的健身,青少年都不喜欢。如今有了明确的运动项目,包括足球、冰雪运动以及其他项目,这是了不起的变化。”不同年龄段的人健身方式有所差异,但对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卢元镇认为,用具体的运动项目来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2009年首个全民健身日以来,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
面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真正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好,要切实树立“大体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找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抓手和载体;要着力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补短板;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全民热情;要降低门槛,引导市场主体在服务全民健身中发展壮大。
深化改革带来体育产业井喷式发展
1981年,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北京国际马拉松只有86名专业选手参赛。如今,中国田协早已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各类跑步赛事层出不穷,一些热门赛事参赛名额更是“一票难求”。尽管事故时有发生,但是这种热潮无疑体现了都市繁忙生活中人们对健身和健康的强烈诉求。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专业机构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显示,从2013到2015年,占消费最大比重的运动鞋包和健身训练两个类别的消费指数分别增长了4.6倍和4.5倍,以徒步旅行、骑自行车、露营、攀岩以及皮划艇等为主的新生代户外运动消费也逐渐形成热潮。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更愿意主动为自己的健康消费投资。曾一度被贴上“贵族运动”标签的滑雪运动,以其亲近大自然、灵活性、运动性等特点成为体育项目中的“新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进入雪季,河北崇礼的滑雪场人头攒动,无论是滑雪“专家”还是“小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轨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体育产业课程导师张卫表示,现在体育和旅游的主力消费人群契合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80后和90后。他们对体育文化精神的追求更加突出,需要有不断涌现的体验度高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体育+旅游”这一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此外,“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医疗”等跨界探索不断开拓行业广度,也为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多种发展和塑造的可能性。
全民健身是一项涉及全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体系工程,在通往全民健康和生命全周期健康的道路上,每一次改革创新,每一个身边的健身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健康自我,健康中国。
(本报记者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