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上半年,给茂林公司栽沙棘苗打工能挣5000元左右,再加上流转了8亩多退耕还林地,政府还能补助4000多元。这两样算下来就小一万块钱,俺们老两口今年的日子不用发愁了。”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采访生态扶贫时,该县王狮乡蛤蟆神村村民徐海亮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激活沉睡资源,让资产获得收益,助推脱贫攻坚。”陪同记者采访的王狮乡副乡长温俊元介绍说,蛤蟆神村的做法是岚县今年新创的一种资产收益造林新模式。
看到记者不解,温俊元指着身旁的一位中年农民说,他叫李俊元,今年流转了28.23亩土地,按照国家规定,今年就可获得14115元退耕还林补贴。土地流转给茂林公司,三年后见到效益,每年还可以得到公司每亩利润6%的分红。
“如果公司没有利润,分红不就成‘空’的了吗?”对记者的疑问,茂林公司的负责人郭茂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蛤蟆神村今年共流转土地2254亩,全部种植了新引进的中蒙1号沙棘果,与原来的当地野生沙棘相比,果实大了三倍,挂果期也长。5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一吨以上,按去年的价格,就是9000元,刨去成本,这6%也在300元以上。
李俊元在一旁笑眯眯地说:“我们可放心了,就是公司效益不好,每亩年年都有50元的保底收益呢!”温俊元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村里在与茂林公司签订流转合同时,专门规定,每亩每年的保底分红是50元。此外,公司每亩每年还要给村集体上缴10元。
岚县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重点县,既有加快荒山绿化、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任务,更有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资产收益造林,让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实现了高度融合。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笑着说:“办法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
2015年时,为消化全县五六亿株的苗圃存量,岚县创造性地提出购买式造林。即:专业绿化公司用国家造林绿化补贴负责绿化退耕还林地。当时每亩只补贴550元,这点钱放在别的地方,根本就不够,但岚县有天然优势,苗木成本低,绿化公司可消化自己家的树苗,只要不赔钱,他们就干。
“专业造林效果不错,可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在这中间获得长期收益?”高奇英说,于是就有了资产收益造林这种新模式。
岚县的做法是山西吕梁山区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忻州市岢岚县构建起了“生态+”的扶贫体系。近年连续投入4.7亿元,造林26.74万亩,被评为“全省植树造林先进县”。造林护林带动贫困户增收,由22个有资质的绿化公司,领办48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775个贫困户2162人参与造林,户均年务工增收1.2万元;选聘372名贫困护林员,每人年工资收入1万元;实施新一轮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贫困户646户,户均增收7833元;加大经济林、中药材种植力度,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30元……山西有13个县地处吕梁山深度贫困区,这些地方大多是黄土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吕梁山区脱贫攻坚战中,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同时改变吕梁山的生态面貌。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响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硬仗”,收获了“双赢”。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