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

    北国原野上的瑰丽花朵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传统民族文化

    作者:龚宇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6日 10版)
    达斡尔族曲棍球比赛。郭伟忠摄/光明图片
    鄂温克族饲养驯鹿。郭伟忠摄/光明图片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侯玉鹏摄/光明图片
    鄂伦春族马队出行。侯玉鹏摄/光明图片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本报记者 程伟光摄/光明图片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王志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内蒙古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70年来,内蒙古始终注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也是树立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源。

     

        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是生活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的三个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在内蒙古通常并称“三少民族”。“三少民族”种类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自当地的山林河湖之间,充满原生态的魅力,也与绿色、协调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期《人文地理》向读者介绍这三个民族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内蒙古的东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松嫩平原之间,雄伟的大兴安岭连绵起伏,这里有森林、草原、河流、沼泽、湖泊等多种生态系统,生态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游猎放牧、打鱼放排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出这些民族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文化遗产。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他们世代生存的绿色自然紧密相连,如同盛开在北国原野上的瑰丽花朵,持久芬芳,也吸引着国内外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踏上这片土地,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中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打猎巡逻,护呀护山林。”这首民歌中所描述的就是居住在大小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摩苏昆”是鄂伦春族的民间口头文学,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为特色,作品有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恩都力创造了鄂伦春族人》,歌颂英雄的《嘎仙洞和奇奇岭的传说》,童话故事《狡猾的狐狸》,也有通俗易懂的谚语如“青草只是一夏之盛,苍松可是四季常青”,此外还有诗歌、谜语、歌谣等多种形式。

     

        “古伦木沓节”(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为传统的节日。“古伦木沓”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每当年节或吉日,鄂伦春族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祈祷家人平安。

     

        提起驯鹿,人们首先会想起圣诞老人驾驭着驯鹿雪橇车为孩子们带来礼物的情景。驯鹿主要分布在环北极地区。目前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人,历史上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常年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

     

        驯鹿主要以森林中的苔藓、蘑菇为食,性情温顺。长期以来,鄂温克人同驯鹿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对待驯鹿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但给它们取好听的名字,还给予百般呵护。在盛大的节日里,鄂温克人为驯鹿梳妆,披红挂彩,还要挂上亮晶晶的铜锁。按照古老的风俗,驯鹿还是鄂温克人的聘礼和嫁妆,男方求婚时,首先要带来若干头高大美丽的驯鹿;结婚时新娘也要带回数目相等的驯鹿,有的甚至还要多一些;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要牵着驯鹿在新搭的帐篷周围转几圈,表示人丁兴旺、驯鹿健壮。

     

        “嫩江两岸柳丝长,绿水白帆映霞光……跳起快乐的‘哈肯麦’,‘扎恩达勒’撒满江……”每逢节庆,达斡尔族群众都会唱起悠扬美妙的民歌,跳起动人的舞蹈。“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舞蹈,舞蹈伴奏曲调缓慢而悠扬,委婉而动听,舞者随着节拍滑步漫舞,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而模仿狩猎活动和农田耕种。

     

        “乌春”是达斡尔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具有严格的韵律,唱诵者情绪饱满地演唱,内容丰富,有反映驻守边疆的《巡察额尔古纳、格尔必齐河》,也有赞美英雄人物的《少郎、岱夫》,还有表现生产劳动的《田园诗》《放木排》等。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下端弯曲的球棍达斡尔语称为“贝阔”,而曲棍球达斡尔语称为“普列”,可分为毛球、火球和木球三种。在“曲棍球之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曲棍球运动群众基础深厚,达斡尔族男女老少都能“披挂上阵”打一场曲棍球,1976年中国第一支曲棍球专业队就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诞生。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都擅长桦树皮制作工艺。桦树皮具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具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在三个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和生活中,桦树皮器皿代替了陶器和瓷器,体现了森林狩猎民族的文化特色。桦树皮制品种类繁多,主要有船、篓、箱、盒、碗等,用途广泛,工艺美观。这些器具都是将桦树皮以兽筋、马尾绳缝制而成,上面刻压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它们不但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可贵的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这些传统民族文化习俗,源自自然,回归自然,而又不破坏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理念。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龚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