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百年老口岸 焕发新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满洲里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刘梦 高平 李笑萌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4日 03版)

        【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丽内蒙古】

     

        在满洲里市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集装箱办理站,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整齐排列,巨大的机械正在紧张作业中。由“准轨”转换为“宽轨”后,从苏州来的计算机、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就将随着“苏满欧”班列在这里出境,一路奔赴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国家,被欧洲消费者买回家。

     

        产业园于2014年批准设立,是满洲里铁路口岸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于1901年开通、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口岸。历经岁月洗礼,它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年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装能力达4000万吨。新时期,这里作为中欧班列东部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目前已开通33条线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共654列,同比增长33.2%,共5.33万个标箱,同比增长75.89%,进出口贸易值为25.9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出境班列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座城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内蒙古自治区口岸办的大力支持下,口岸联检联运部门通力协作,2014年3月正式开通的“苏满欧”班列,成为当前运行速度最快、运输价格最低、口岸服务最优的班列,也开启了由满洲里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数量快速发展的大幕。通过“苏满欧”,货物在满洲里口岸3小时内便可以完成相关手续,接着以低于“渝新欧”“郑新欧”约30%的运价,且只需花费13天左右时间,便迅速到达欧洲各国目的地。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喜贵介绍,相比海运,这条线能节省3周时间,“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时间便意味着一切”。

     

        出去的是电子产品,进来的是木材。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借助中、俄发展难得的历史契机,一批专注于中俄贸易及物流的企业应时而生。园区内已经投入运营的伊利托对俄进出口综合货场项目,由满洲里伊利托物流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是满洲里乃至全国现阶段进口俄罗斯木材规模最大、功能较完善的铁路货场。走近这一片区域,一望无尽的木材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特有的清香。进口木材卸载后,可以直接存入库房,不需要另寻存储场地、短途倒运,从而显著降低中间成本。

     

        几公里之外,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大厅,边防检查站检查人员正在为驶向俄罗斯的货运车紧张办理出境手续。在这里,蔬菜和水果占到总出口货物的85%,来自我国20多个省区的苹果、西红柿、土豆等被输送至俄罗斯的20余个州和地区,最远可以到达莫斯科、圣彼得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契机,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互相增进,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到满洲里,来到中国。满洲里口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文阁说,每天都能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到,中俄两国人民的交流“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作为全国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国际陆路口岸,满洲里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为人员800万人次,车辆80万辆次,货物300万吨。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政治教导员孙岩介绍,针对越来越频繁的旅游业,口岸推出了不少“特别措施”。例如,对俄罗斯自驾游旅客采取的一站式通关服务,使得人车不分离便可接受过关检查。而从中国赴俄罗斯“一日游”的游客,也开始采取对旅游团组预检预录的形式,并设立了专门的查验通道。

     

        距离满洲里400余公里的俄罗斯赤塔市的游客奥丽亚娜带着弟弟和儿子,刚刚结束了在北戴河的度假。他们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在她眼中,满洲里的夜景美不胜收,中国的商品精美、便宜、实用,连5岁的儿子也在频繁来往中感知“中国人是俄罗斯人的好朋友”。

     

        中欧班列满载希望穿城而过,木材和果蔬搭建起经济桥梁,人心在来往的脚步中日益贴近——百年老口岸,正焕发出青春的动力与活力,用崭新的气象拥抱未来。

     

        (本报记者 刘梦 高平 李笑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