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第七届江苏书展中国分级阅读长三角论坛上,江浙沪京全民阅读办共同发布《中国分级阅读苏州宣言》(简称《宣言》),倡导“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儿童阅读,科学引领;分级标准,合力打造。”论坛专家委员会聘请朱永新、周兢、徐雁、王志庚、周翔和禹东川为专家委员会成员,聚焦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分级阅读,探索适宜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测评体系。
科学引领,合力播下儿童阅读的种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介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发展规划》,强调了“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邬书林认为,分级阅读主要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身体、智力、知识和状态提出的概念。
在对欧美分级阅读深度调研的基础上,邬书林认为,0至3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打基础时期,父母要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知道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甜蜜的事情;4至7岁,应该告诉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沉下心来完整地读一本书,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8至12岁,主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基础技能,教会孩子们朗读、演讲、读书,这个阶段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给家长提供分级阅读的信息很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兢认为,大部分学龄前儿童都是家长帮他们选书,家长凭经验帮孩子选书,所选内容可能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为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提供阅读书目。一般来说,玩具书适合0至2岁的孩子阅读;图画书适合3至8岁孩子阅读;桥梁书,即图画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的阶段性读物适合7至8岁孩子阅读;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书较为适合8岁以后阅读。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认为,除了家庭阅读,书香校园建设很重要,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等也应成为引领儿童阅读的重要载体。
用最好的审美,造出安顿心灵的“房子”
7月13日发布的《宣言》倡导,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潮中,儿童阅读不仅跨越儿童教育培训、儿童出版发行、儿童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而且贯穿儿童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全过程。如果没有基于儿童成长规律的科学思想、技术和方法指导,那么儿童阅读就会迷失方向。
本届书展共组织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1.8万种,举办专场阅读活动100多场,曹文轩、黄蓓佳、祁智、王一梅、沈石溪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来到现场与小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和经验。
“儿童应该阅读一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用来给精神世界打底。”曹文轩把写作比喻为“造房子”,“要用最好的审美,把梦想和诗意放进书里,努力给孩子造出一座座让心灵安顿的房子。”
黄蓓佳携绘本作品《凯撒有了小妹妹》在书展上甫一亮相,便受到孩子和家长的热烈追捧。“写儿童书,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童年。把真情实感融入创作,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共鸣。”黄蓓佳说。
香港教育大学院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霍玉英,近年来致力于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与阅读推广。她表示:“在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中,排第一位的应该是儿童观,书应该是儿童的声音、儿童的角度、儿童的本位。其次是图画,要追求好的艺术表现,最后才能成书。”
“‘通过全社会不懈的努力,能够把最好的阅读融入最珍贵的童年,让科学阅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让分级阅读放飞儿童金色梦想,让智慧阅读引领儿童生活风尚’,这是《宣言》中的倡议,也是每一位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创作动力和最终目的。”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说。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