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

    求之不得 不求自得

    作者:孟直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6日 09版)
    唯向心中寻清净(中国画)刘树勇
    竹林(中国画)刘树勇
    待到秋深时(中国画)刘树勇
    心中开出莲花(中国画)刘树勇

        【艺境观象】

     

        刘树勇是个不大按规矩做事的人,说白了,是个随性而为的人,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不大会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迄今为止,他搞过很多的事儿:写过一阵子小说,搞过多年电影批评,写过书法的专著,做过很多年的图书出版,一直热衷于平面设计,还烧过两年陶瓷。但他不恋战,做完了,尽兴了,拉倒,再去做别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这个世界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地体验丰富多样的东西,这样活着才值得。

     

        树勇最喜欢的还是画画。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画,天天揣俩馒头、一块老咸菜泡在天津艺术博物馆里看古人的画,还在京津一带拜了很多名家为师。1983年,他到北京工作,在中央财经大学教书,就这样,他画了很多画,把工资都买了宣纸和笔墨颜料。这个时期我们常在一块儿闲扯,他也经常到我们家吃我父亲做的炒鳝糊、米粉肉,一起喝别人送给我父亲的好酒。我还给他刻了不少图章,他这个时期的画我手里有不少,说实话,画得很不错。但他自己不满意,因为他觉得画谁像谁,唯独不像他自己。这让他很沮丧,发誓不再画画了。

     

        但我知道,画画这档子事儿对于树勇来说,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果然,将近有20年的时间,他没有在宣纸上画,但却画了几千张钢笔小画,每幅也就名片大小,单线白描,画在各种烂纸头上。据他说,这都是他在单位开会的时候随便捉过一张破纸,或者是在杂志封面的背面空白处画出来的。画着画着,有一天忽然就找到自己的感觉了。于是,不再“画画”的20年后,他又重操旧业大动笔墨,将那些画小画的感觉一一在宣纸上实现出来。这一画,就有点儿收不住了。2007年冬天我出国前,去找他道别,发现他待在一个潮湿阴暗的地下工作室里,从朋友那里拣来一张破案子,铺上一张旧毡子,不停地画来画去。地下室特别安静,跟地面上嘈杂的世界完全不一样,而且那里手机信号不通,他就在那儿自得其乐,成了一个真正的“地下工作者”。

     

        按着树勇的说法,他现在画画,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儿,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他早先还是很有些想法的,比如他曾经跟我说过,要“融通中西绘画的空间感”创立什么独特的风格,比如说要在画中表达自己的什么观念和想法等。但他现在不这样想了,他认为,其实什么事儿都一样,你强制自己去追求一个目标,一条道儿走到黑,结果未必会求得到,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他就顺着这个自然,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不定在一个什么目标上。乱七八糟做了二十几年的事儿,忽然再来画画,却一下子有了自己的面目。这就叫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近些年,树勇的画有着近代中国的味道和服饰元素,这跟他十几年来在几十万张老照片中摸爬滚打有关。他尤其喜欢穿长衫的男子的状态,有些文气,不迂腐,做起事来从容平静,有一种洞彻人生的通达,还有一种不随便苟同他人、一意孤行的洒然风度。为此他画了很多穿长衫的、没鼻子没眼睛也没有嘴巴的男子形象,或抱着棵秃树,或坐于花丛深处,或埋在大盆里泡澡,或在旷野里吹着一管竹箫,既不像古代文人那样个个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某些现代人那样一脸的世俗欲望。

     

        (作者:孟直 节选自老树画画《花乱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