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联、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峰会以“曲艺高等教育与事业发展”为主题,结合曲艺当前的生存环境、人才需求和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实际,围绕曲艺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大学生曲艺社团引导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会专家认为,“传统曲艺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曲艺事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建立中国曲艺学学科”。
曲艺学学科建立刻不容缓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已连续3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建立曲艺学科的提案;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董耀鹏在曲协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凝心聚力、持续推进曲艺学科建设”的工作任务;中国曲协调研完成了《关于建设中国曲艺学科体系构想》等研究报告……曲艺学科建设作为曲艺发展和传承的重要环节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不过,一门学科的建立并非易事。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籍之伟说:“要建立学科,就要求创立者要对这门学科囊括的知识领域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对其规律性有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近年来,中国曲协和辽宁科技大学组织专家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高等曲艺教材零的突破。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评书表演艺术》《相声表演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等系列教材,填补了本科曲艺教材的空白。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表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问世,象征着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说唱艺术步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人才培养应规模化系统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曲艺人才培养的传统拜师收徒模式显然已经势单力薄,培养的人才质量、数量都无法和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化、规模化相抗衡。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贾振鑫说:“曲艺高等教育的弱势已经导致了曲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颈,不仅曲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取得曲艺学的相关学位,曲艺高等教育优势的全面发挥也受到了影响。”
“曲艺在历史上大多是活态传承、口传心授,留下的文字资料少,又由于其民间性,长期不登大雅之堂,在传统的文论、艺研中难以占一席之地,所以曲艺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相对少,研究深度相对弱。”籍之伟对此深有感触。
针对理论体系薄弱等问题,近年来,中国曲艺家协会及时提出曲艺学建构的目标。曲艺学研究学者陈琳说:“工程启动并非一帆风顺,如在教材的写作中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从实际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问题:高校是否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曲艺学科的建构中,是关系曲艺学科建设的进展以至成败的关键之一。”
校园社团成有效孵化器
虽然曲艺人才培养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曲艺在高校学科建设、社团活动、校园演出等方面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努力。
针对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情况,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康尔介绍:“以南京大学相声社为例,自成立以来,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演出,每学期还会与兄弟院校联办一次相声大会。”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田洁认为:“积极引导大学生曲艺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能使曲艺表演专业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演出锻炼,提升专业素质,更能活跃校园文化。”田洁介绍,从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每年毕业的曲艺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面广、适应社会能力强,社会反响良好。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曲艺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曲艺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专家们纷纷表示,“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曲艺艺术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