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

    你与杭山修河同在

    ——追记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驻村干部程扶摇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1日 04版)

        【最美基层干部】

     

        22岁,初出茅庐。你从东华理工大学毕业后,把去外地企业工作当成了人生第一次正式历练。

     

        24岁,走向成熟。你回到家乡江西省修水县考上“大学生村官”,来到杭山之麓修河之畔的杭口镇,开始真正用心去触摸最基层的山水百姓。一年后,你以认真负责热忱细致的工作获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认可,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28岁,风华正茂。在暴雨肆虐、洪水侵袭的时候,你毫不迟疑地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2017年6月24日,为了乡亲父老,你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本应是周六休息日的这一天。

     

        这天凌晨1点多,你接到电话:“扶摇,双井村的水源山塘发生了险情,快回镇里,一起去抗洪抢险!” 没有犹豫,作为杭口镇防汛应急抢险队的一员,你立即离开家门,开车赶回镇里。而就在2个多小时前,你才从单位加班归家。

     

        谁也不曾想到,你这一去,便是永别。

     

        从6月24日凌晨2点许你在奔赴抗洪前线途中被无情的洪水卷走,到6月27日上午11点左右你的遗体在下游被发现,这81个小时里,你亲如手足的同事们在找你,你视若家人的乡亲们在找你,他们一直怀着希望在乡野间呼唤着你的名字——程扶摇。

     

        与你同年被分配至杭口镇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熊泽俊永远不会忘记:2014年9月,杭口镇遭遇山火,镇里组织全镇干部参与扑火救援,火势很大,你拿着拖把一个劲往前冲,直冲向火情最严重的山腰,从半山腰一直往下扑火,整个人都被烟熏黑了。

     

        你所驻的杭口镇茅坪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华东永远不会忘记:村里其他干部的年龄偏大,对电脑办公软件也不太熟悉,担任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的你便主动担负起了村里档案等资料的整理工作,除了要对村内原有的贫困户进行摸查建档,还要对新迁入的25户贫困户进行一一登记,并帮助他们准备建房等申报材料。“来到我们村之后,他很少过双休,经常十天半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陈华东眼圈泛红地回忆你。

     

        你帮助过的茅坪村贫困户张先行老人永远不会忘记:你是他的结对帮扶户;因为不懂政策,他的妻子陈丽华一直没办理残疾人证,无法享受相关补助,而你发现后,就带着他跑镇里和残联,帮忙办好残疾人证。你见张先行在家做豆腐,还鼓励他开个豆腐坊。“太可惜了,他那么好的一个干部!”

     

        你曾经的同事汪梦诗永远不会忘记:家住县城而又驻村的你,总是经常顺路接送同事;看到村里的百姓在路上等车,你都会停下来捎上一程。“他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对待同事还是普通群众。今年是他任‘大学生村官’的第四年,即将转正,我们本约好他转正时一起庆祝,可是现在……”汪梦诗泪流满面地回忆你。

     

        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你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大学生村官”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面貌: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你的身影、你的精神,将在你的家乡修水县、在你为之奉献过的杭口镇,与杭山修河同在。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